第474节(1/2)
不需要为之操心忧虑,有那功夫不如踏踏实实做点实事。
五月底到八月初,将近三个月的时间,石青老老实实待在建立各种施政官署,邺城连窝都没挪过。
历史上,三省六部制是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熟得施政结构。自隋开始,“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便非常稳定,很少出现变动,一直被沿袭,三省在发展的过程中却有不少争议,行政权经常在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间换来换去,元、明、清甚至是采用一省六部制。鉴于已知的经验教训,石青对三省六部的职能做了些改动,以此为框架构建邺城权利机构。
当然,这种机构不能明目张胆地宣之于口,只能用另外的名称代替。邺城的权利架构因此有些不伦不类,其中分别叫做:
政务部(尚书省),政务院主管、副主管(宰相、副宰相)执掌下辖行政事政。
秘书监(中书省),秘书监主管、副主管(中书令、中书侍郎)起草王谕诏令。
监察部(门下省),监察院主管、副主管(左、右谏议大夫)负责审核监督政务部、秘书监。
政务部下设六曹,分别为:
功曹(吏部),掌管官吏升迁罢免。
仓曹(户部),负责邺城财政征收及支用。
工曹(工部),负责组织重大工程、大规模的开发生产以及技艺的创新和推广。
户曹(拟议中的‘民部’),下设五斗米互助社、义仓等,专事赈济灾民,安置流民。
刑曹(刑部),制定刑律,主管诉讼,维持民生治安。
学曹(吏礼部),负责推行官学,普及教育,对胡人进行汉化,选拔人才,春秋祭祀。
以上就是经过石青修补完善后的“三省六部制”。没有明示的“三省六部”归民王麻秋下辖,对民王府负责。需要说明的是,石青把军事从“三省六部”之中dú • lì出来了。
乱世之中,唯有刀枪才是最有力、最直接的力量。他必须把兵权牢牢控制在手,任何人都不能与之分享,邺城下辖的所有军队将由征北大将军府统带。为了方便管理,石青在邺城建了一个“征北大将军邺城行营”,行营设装备制造司、辎用供给司、青壮征募司、组织人事司四个掾属部门,以便从三省六部获得行政、后勤资源。
历史证明,军队dú • lì于行政之外是种很糟糕的体制,后患无穷,不可为长久之计。石青明白这一点,只是为目前形势所迫,他只能如此办理,只有等时机成熟之时,冀州征北大将军府和邺城邺城行营才会撤消,与中枢机构合并。
与麻秋的封号相对应,邺城下辖的所有军队将统称为“民军”。随着襄国三月一期的整编进度的推进,“民军”将会是一支由征北大将军府直接下辖的人马,再没有私兵的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