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节(1/2)
大军抵近安阳的消息传来,石青召集大魏全体朝臣,再次于西苑连夜会议,会议之上,他以不容拒绝的口吻公开宣布:邺城人士需推举麻秋为尊,并敦请麻秋归降大晋。麻秋未来之尊号应由晋室赐封。
强硬地将未来方略公示出来之后,会议气氛一变,转入喜庆阶段。以功论、以才论,石青大肆封赏,拔擢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大有将邺城才俊一网打尽的架势。
襄国之战中,大魏损折的不仅是武将士卒,还有许多文官朝臣,如尚书令徐机、尚书左仆射刘琦、中书监卢偡等等。这些人的逝去为大魏朝廷留出无数空缺,也为石青安置亲信提供了诸多便利。
当三司、尚书台、中书监、九卿以及未来的征北大将军府人事确定下来之后,一个崭新的权利架构隐然成形。
石青此举是为了保证自己的意志得到完整的体现,并非刻意针对麻秋;他可以不在乎中原之主的荣耀,却必须要确保中原各部力量为己所用。事实上,麻秋一直在边关为督帅,影响力限于屠军内部。虽然这半年在关中积累了一些人脉,却因行程匆忙,此番没带多少关中士人随行。这种情形下,邺城新的权利架构,只能由石青来完成。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
石青唤来何三娃,吩咐道:“三娃子。你回一趟肥子。向军帅府传石某将令。命令周成任徐州将军,命令贾坚任青州将军,命令魏统任司州将军,命令司扬任兖州将军。命令刘征任青州刺史,命令陈然任司州刺史,命令刘启任兖州刺史,任命刘复任徐州刺史。自本帅将令传到之日始,青、兖、徐、司四州军、政分开;四州将军成立将军府,依新义军惯例负责本州武备军事,四州刺史成立刺史府,依军帅府旧制负责民事政务。夏收之后,肥子军帅府解散,没有职司官吏尽皆赶赴邺城,朝廷另有任命。另外,本帅有一道密令传给刘征、刘启大人;请两位大人居中调度,将王羲之、荀蕤、郗愔等南方士人尽皆调到邺城任用,不要让他们再呆在青兖。”
何三娃点头应承。石青瞟了眼营房外黑蒙蒙的夜色,声音忽地一低,肃然说道:“三娃子,此番回转青兖,你顺便给我办一件事。这件事非同小可,你一定要小心在意,万不可有失。”
何三娃一凛,亢声道:“石帅放心,就是拼了性命不要,三娃子也不敢误事。”
“哼!此事若有失误,害得不是你的性命,而是数百无辜人的性命,还要给本帅加上千秋骂名。”
石青警告地盯了三娃子一眼,沉声叮嘱道:“你带四百信得过的亲卫去皇宫,将董皇后、冉智兄弟还有董大将军一家带上,连夜出东门,将他们秘密护送到广固,请刘征大人妥善照料。告诉刘大人和护送的兄弟,不可走漏了太子、皇后的行踪,否则后患无穷。”
历史证明,改朝换代之际,失败者从来没有好的下场。石青有心保全冉氏兄弟,但他对自己的岳丈一点都不放心。
麻秋是个shā • rén不眨眼的屠夫,怎会容许前朝旧主这种潜在威胁继续存在;不定哪一天石青不在,他就会将冉智、太后等斩杀殆尽。这就是石青不让董闰带冉智兄弟离开邺城的真正缘由,他们若脱出石青庇护,不会有几天的活路。要杀他们的不仅是麻秋,王猛、司扬、周成等若是知道,也会瞒着石青将这个后患毫不犹豫地拨出。
石青考虑很久,最终决定将冉智兄弟秘密托付给刘征这个善良的老人代为照料,而且广固偏僻,不易引人注意。
这里面的关窍何三娃不懂,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因为以往石青从来没有这般慎重一再叮咛某件差事。他不敢大意,从石青那接过令符,点了四百亲卫,趁夜色掩护悄悄出了西苑。
何三娃走后,石青歪靠在墙角闭眼假寐,脑子里翻来覆去,尽是如何劝谏麻秋降晋的说辞。“嗯,多哄一哄,给个希望,也许应该能成……”想着想着,石青眼皮一沉,迷迷糊糊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有亲卫进来把石青叫醒了:“禀石帅。探马来报,麻帅前部人马抵达清漳水南岸,麻帅所在中军距离邺城不到二十里。”
石青揉揉眼,迈步出了营房,抬头看看东边斜斜的日头,估摸眼下大约是辰末时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