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节(1/2)
,屠军虽然受阻于长安城下,王擢的进展却异常顺利。
七月上旬,麻秋麾下大将王擢、石宁率八千军兵,沿洛河北上渭北,高陵氐酋毛受,好畤土豪徐磋,黄白羌酋白犊一听征西大都督大军到来,无不闻风归附,献粮献兵;短短十日,王擢麾下聚齐两万多人马,王擢随即挥军南下,与杜洪亲信、冯翊守将张琚大战一场,张琚大败,率残部逃过渭水,躲进潼关。
七月下旬,诸葛攸率军抵达弘农,弘农守将开门归降。自此,杜洪部两万人马被分割包围在长安和潼关两地。关中大部,置于屠军掌控之下。
长安、潼关俱为险关,易守难攻,麻秋担心损折过大,没敢轻易强攻;此时恰逢夏粟成熟,麻秋命令王擢率五千人马监视潼关之敌,自带一万人马监视长安城内的杜洪,石宁率大部人马抢收夏粮,以断绝长安补给。
七月底。杜洪向大晋乞降得到了答复,大晋梁州刺史司马勋率大军三万,突然从五丈原杀出,沿渭河南岸向长安推进,从背后给了麻秋狠狠一击。出其不意之下,正在抢收秋粮的屠军吃了一个大亏,损折了四五千人马。
趁屠军慌乱之际,张琚弃守潼关,率部突围,冲进长安。杜洪与司马勋会合后,五万大军依托梁州(今陕西南部一带,治所汉中)牢牢控制住渭水以南的长安、周至、眉县一线。
面对强敌,麻秋四下调集人马,包括诸葛攸陆战营在内,集结出一支六万骑步的大军,沿散关以东的渭水北岸布防,并以潼关为前突,对长安保持着攻击态势。
自此,关中一分为二,十余万大军隔着渭水对峙。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轻易发起攻击,谁也不敢马虎大意。
听韩彭介绍罢关中战事,郎闿、刘群不禁皱起眉头,没想到关中局面这么复杂,大晋也搅了进来。
“石云重有什么打算?新义军怎么没有进关援助征西大都督?”郎闿连声发问。
韩彭带着点无奈,说道:“新义军也是有心无力。一两万人马,驻守枋头就用去了一半,还要防范……”
迟疑了一下,韩彭叹道:“两位大人应该明白,豫州牧对青兖一直虎视眈眈,新义军不能不留点人手看家呀。”
韩彭说新义军只有一两万人马,郎闿说什么都不会相信,他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觉得新义军无论如何也能抽调万余人支援关中,石青为什么没有呢?
“石云重呢?这段时间,他在干什么?”郎闿不讲一点客气,直接发问。
“石帅啊……他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剿匪呢。”
韩彭瞧两人似乎不懂,便仔细解释道:“黎阳的建义将军段勤,两位大人应该知道吧。苍亭之战后,段勤带着几千鲜卑和羯胡骑兵逃到平原国的绎幕躲了起来。平原国向南渡过黄河就是青兖腹地,向东是新义军下辖的乐陵。有他们这伙胡虏待在身边,石帅实在放心不下,就亲自率军征讨去了。”
韩彭说得不错。石青确实不放心让段勤待在绎幕。
段勤这伙人是由羯胡残余和鲜卑段氏部落的叛逆组成的。他们无家可归,如同四处流浪的孤狼,血腥残忍,为了生存,不惜一切;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有毁灭和杀戮;偏偏生命力还异常地旺盛。即便石祗、石琨身死族灭,即便冉闵战败、大魏朝廷塌,段勤依旧还活的好好的,甚至活得还更好一些——在平原国野王山立了国,称起了王。
当然,之所以急于对段勤用兵,还有一个原因,石青要用实战代替操演,提升新义军骑兵战力。
得到驻防枋头的许可后,不仅中垒营去了枋头,锋锐营、跳荡营、陷阵营、亲卫步兵营、轻骑营尽皆去了。
其中亲卫步兵营会同天骑营、衡水营驻守官渡,防范豫州军;中垒营、跳荡营、轻骑营驻守东枋城;锋锐营、陷阵营顶替魏憬的两千骑兵驻防获嘉,魏憬的骑兵调到历城,装备马镫之后,参与扫荡平原国段勤之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