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节(1/2)
身,凛然答道:“魏统禀遵石帅将令。”
石青嘉许地一笑,点头道:“魏刺史请随石某一道去舱外传令,禁军精骑暂有魏憬兄统带,大军先返回汲县,再定去留。”
“魏统遵令。”
魏统爽快地应承下来,跟在石青身后出了船舱,待兄弟魏憬来后,他站在船头上交待魏憬暂时接管军务,率领精骑回返汲县。
“坐船不便沟通联络,本帅还是随军而行的好,沿路还有一些事情需要交代。”石青辞别众人,弃船上岸。
祖凤和王猛跟了上来;祖凤看起来有些抑郁,似乎不放心石青的安全,说道:“石青哥哥,我和你一起。”
石青只得点头应允。
王猛眉飞色舞,神情与祖凤截然不同,对石青说道:“石帅!新义军应该在东枋城、西枋城各自派驻一支人马。扼住淇河渡口,枋头才能无恙……”
“不用了。”石青摆手打断王猛,沉声说道:“石某决定放弃枋头,新义军、屠军一律撤至黄河南岸。”
“什么?”王猛大吃一惊。经过氐人几十年经营,枋头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成了一片宜耕宜牧的绿洲。兼且坞堡林立,人烟稠密,各方面都比荒凉的青、兖好上不少,这样的地方怎么能白白丢弃呢?
“为什么?”王猛不敢置信地问。
“景略兄。这个问题,唉——到汲县后,再和景略兄细说吧。”
王猛看出,石青的这个决定,似乎下的极为艰难。他眸子里的神色,显得极为复杂,有无奈,有痛惜,有愁苦,还有愤恨……
第五集
第一章天堑变通途
“哟嗨——哟嗨——”
整齐的号子声中,长达或两三丈或四五丈、一端被削尖的原木被抬上浮桥。“噗哧”声中,被削尖的一端落到水中,数十个汉子有的在浮桥之上,有的在水中泅渡;共同扶持着原木后端,在旋涡中艰难地将原木竖直放下,抵住河底。
“嗨!嗨!嗨——”
魁伟的力士站在浮桥垫起的高台上吐气发声,挥舞着大锤,像钉钉子一般,大锤狠狠锤在原木平直的一端,上上下下之间,原木被夯得向河床泥土中沉去,渐渐与水面平齐。
汲县与官渡之间,近千丈宽的黄河河面,如同一个巨大的工地,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四五百艘小舟渔船被木排串联成一座浮桥,卧水长龙一般横跨大河南北两岸。
被石青裁减的只剩六千人的屠军和两千禁卫精骑以及三千多新义军褪去衣甲,充当苦力,在浮桥之上忙忙碌碌,将一根根原木如钉木桩一般栽在浮桥两旁水中。
几千根木桩栽下,不仅能起到固定作用,避免浮桥被激流冲散,还能保护浮桥,避免上下游船只冲撞。遗憾的是,木桩只能栽在河岸浅水区域,河中心水深之处,却非人力可以轻易立定的。以至于两岸木桩不能在河中心合拢,留下了一大段空白;空白处的浮桥失去木桩支撑,与靠近河岸的两端相比,显得有些脆弱。
浮桥中心两侧位置,安放了四个轱辘,轱辘两两成排,其中一排与另一排相隔约莫十余丈;四个轱辘上缠满皮索。几个士卒扯着皮索向外延伸,先向上,分别串过四个悬吊的小轱辘,然后斜下拉向河心,扯出四五丈长后,将四个绳头牢牢系在浮桥木梁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