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2/2)
“两位小督护拳拳之心,本官铭记在心。”诸葛攸客套一番,随后压低声音道:“不知二位能不能提前两日带兵前来?本官意欲三日后破泰山县,颇有借助之处。”
“如大人所愿。三日后定当带兵前来。”两位小督护慨然应允。
客人都走了,石青也和祖凤率队回转新义军驻地。祖凤牵着白夜走在石青身边,几次欲言又止。石青看出来了。问道:“凤儿。有心事?”
祖凤迟疑道:“石帅。新义军没有任何凭证,单凭一番虚言,诈作北伐先驱,就已得到四方人士响应,你说,有这等民心可用,北伐怎会不成……北方大乱,天时地利人和,大晋无一不占。哪有失败的理由……我认为,这次北伐真的很有希望。石帅,我们助上一臂之力好吗。毕竟,我们是……”
祖凤殷殷说着,注目石青。北伐——祖家儿女无时或忘。她多么希望能投身其中,泼洒献血和忠诚。
石青不忍拒绝,也没办法拒绝。“凤儿,我和你一样希望北伐成功。若有可能,别说助上一臂之力,就是舍去了这条性命又算得什么?只是,大晋北伐注定不能成功……”
“你确信?”祖凤凝视石青。第一次对石青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拭目以待吧。”石青有些萧索,落寞道:“若是大晋北伐军能打到兖州,我定会率新义军响应,只不知他们有没有这个本事。”
第四十二章诸葛攸入伙
禀丘距离泰山县三百来里,乘马不消一日就到。初九日,石青、诸葛攸连决来到兖州首府,以大晋先遣使的身份秘密拜访了刘启。
刘启年已五旬,面目慈和。含蓄内敛,对两人很客气。欢宴一场,临寝又安排了陪寝侍女。诸葛攸坦然自若地道了谢,随后像色中饿鬼一般,匆匆钻进了温柔乡。石青道谢推辞,刘启也不在意,任其自便。
第二天一早,他们辞别刘启,回转泰山,同行多了一人:刘复。
这次来禀丘,为的是求取兖州刺史的信印。
石青意欲冒充刺史府官员,混进泰山县,联络左敬亭,以便里应外合。谁知刘启十分诚心,听说原由后,命儿子刘复亲自出面,配合‘三义军’的行动。刘复任过肥子县长,泰山附近的人大多认识;有他出面,可信度可就高多了。
午后,行至肥子城废墟,孙霸、丁析率二十名精悍卫士迎上来。石青、诸葛攸向刘复道了声珍重,告辞而去。孙霸冒充刺史府亲卫,护卫刘复前去泰山县城。
大晋北伐,三义军先驱北上,奉高城、诸葛山庄、羊家楼响应,六月十三结盟组建联军……一个接一个的消息传入泰山县城,弄得城内一片紧张。
其他人可以响应北伐,可以投靠大晋,唯独占据泰山县的王传不行。因为王传是王弥的侄孙,而王弥是大晋司马氏的仇人。
永嘉之乱,司马氏子弟自相残杀。杀得大晋没了军队,杀得北方城城残破、村村流民,杀得天下人纷纷起事,其中有两股声势最大,规模超过二十万人;王弥是其中一股的首领。王弥的运气不好,一起事总是遇到厉害的对手,起事后,屡屡被打得头破血流。走投无路之下,他投靠了匈奴刘渊。当时刘渊没有多大实力,所有部属包括附晋的匈奴五部、附庸汉人、杂胡,加起来还没王弥手下人多;只能悄悄呆在并州,不敢跑出来惹事生非。
王弥投降匈奴,刘渊声势大涨,自此有了平定北方,覆灭西晋的潜力。
与此同时,王弥开始转运;南征北伐,战无不胜;为匈奴刘氏攻克青、兖数州之地;又伙同石勒、刘曜攻克都城洛阳,生擒晋怀帝,大晋正溯传承因此断绝。
王弥与司马氏之间,如此深仇大恨,谁会忘却?谁能忘却?王传怎敢响应大晋北伐?
向兖州刺史府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