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2/2)
既知刚才的领军将领是陈逵,石青对大晋军的溃散也就释然了。远在千里之外,没有渡河打算的李农能把陈逵吓得毁城而逃,面对自己这支‘赳赳雄师’,他怎敢多留片刻。
苦笑之中,他眼光一扫,豁然发现三义军将士个个失魂落魄,如丧考妣。
祖胤喃喃自语,痴痴念叨。祖凤玉面惨淡,银牙紧咬;从未绽放过笑容的脸庞,涂上了深深的悲凉。韩继傻傻地笑,李承阴沉着脸。李崇手持长枪,一下下狠狠攒刺无辜的青草。
这样下去,三义军可就完了。
石青心中一沉,向苏忘告声罪,跃上黑雪,围着三义军来回驰骋。“三义军的汉子们。你们怎么啦?痛苦?失望?怂了……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涅磐重生?重生成没出息的软蛋?看看苏忘大哥他们,自信果敢,几百人毅然北上,凭自己的本事干一番事业。这等豪气,才是真汉子!真英雄!看看你们,为一个尿壶憋屈死,是tā • mā • de什么三义!枉称男子汉!”
“住口!”祖凤愤然怒吼,如一头雌虎咬牙切齿地瞪着石青,一双星眸含满晶莹的泪水,她竭力控制,泪水迟迟没有低落。
忽地,祖凤猛一甩头,泪花飞扬出去。她纵身一跃,骑着白夜闯进三义军中心,随即勒马振臂,清声高呼:“三义连环坞的好汉。是男人的,抬起头,挺起胸,休让他人笑话……大晋军懦弱无能,与三义军何干!三义连环坞除了依靠自己,从来没依靠过任何人。先祖狄公,当年创下的丰功伟绩,哪一件不是和大伙的先人共同戮力打拼出来的,哪一件依靠了南方朝廷……”
“干他娘!我们依靠自己,创出一条路!”李崇一挺枪,遥知上空,奋力呐喊。
“干他娘!创出一条路……”年轻气壮地三义军振臂高呼,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整齐,许多老成持重的也加入进来,振臂大呼。
对大晋军溃逃抱以嗤笑,对三义军表现不以为然的征东军士卒,听见这春雷般的吼声,脸色转而凝重,望向三义军的眼光渐渐变了。
石青感叹地摇摇头,兜马离开。苏忘大步过来,朗声道:“石帅,原来征东军和三义连环坞联合起来了。”
“苏大哥知道三义连环坞?”石青下马,和苏忘聊起来。
“哈哈……”苏忘神秘道:“说起来,三义连环坞和苏忘可是打着胳膊连着筋的关系。想掰都掰不开……”
苏忘,字复生,二十八岁。父亲苏峻,二十一年前,与祖狄之弟祖约以诛庚亮为名,起兵反晋。事危之时,苏峻麾下大将路永反戈,倒向大晋。路永不得已倒向大晋,但他还是有些义气,孙峻失败,满门被诛之时,路永救出苏峻幼子苏忘。带着苏忘和部属屯耕淮南。四年前,路永反晋投赵,被石虎任命为扬州刺史,苏忘跟着成了羊市守将。
羊市沟通南北,是淮河水运最为便利之处;也是淮南第一富庶之地。苏忘镇守此地,当真是个肥差,手中有钱有粮,慢慢聚起一大堆南来北往的豪杰之士。路永死后,王浃接替了扬州刺史之职。王浃对苏忘仍然照顾有加,让他过得好不逍遥快活。王浃投晋,大晋命王浃率部回京口屯耕,又任命了新的刺史陈逵。苏忘的好日子到头了,他不甘心随王浃南下作富家翁、屯耕户,便收集了积蓄,率领豢养的一帮豪杰意欲回转青州故乡。
听到三义连环坞这个名字之后,苏忘没有隐瞒,将自身来历一一如实相告。随后笑道:“石帅以为如何……祖家、孙家共举义旗,起兵反晋,这种牵连还不够深么?”
“够!够深!没想到苏忘大哥和祖家有这等渊源。”石青感慨地随声应和,突然话音一转道:“如今三义连环坞危在旦夕,征东军与他们素不相识,只因敬重祖士稚公,愿竭力相助,苏大哥与祖家既属世交,想必不会袖手旁观……”
“哈哈!这个……”苏忘仰天大笑。未等开言,他身后已窜出一人,接口说道:“当然。救援三义连环坞,义不容辞。我们怎会袖手旁观?”
说话的是和苏忘形象颠倒过来的那个青年儒将。
苏忘笑声一滞,旋即哈哈点头。“不错!不错!苏忘义不容辞!”
四艘货船一番试水,终于在淮河南岸泊下。上船参观了一番后,石青不由暗自咂舌:这个苏忘,真的攒下了诺大一份家当。
每艘船压舱之物是四五百石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