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节(2/2)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光是这一条就可以让历代的统治者欣赏不已了,这简直就是说道他们心坎里面去了,萧守仁这时候算是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了。
以前萧守仁看史书的时候见到这么个事情,说是有两兄弟一起面见君主,一个是汗流如注,用小学生造句的说法呢就是汗流浃背了,另一个却是滴汗不出,干干爽爽。
那个君主就很奇怪了,问这两兄弟,一母同胞,何故相差如此之大呢?
汗流如注者答曰:战战兢兢,汗流如注。
另一人答曰:兢兢战战,汗不敢出!
君主大笑。
当时萧守仁还觉得挺荒谬的,不就是见个人罢了,何止于此?
此刻的萧守仁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汗不敢出嗯还是汗流如注,因为已经是没有心情管这些了,如履薄冰。
“爱卿的奏折朕已经是看过了,这一路你处理的事情很好,于草原始毕可汗以及两国之间的关系都是有大功的,朕必当重重赏你。”杨广笑着对萧守仁说道。
杨广把这些事情只是草草带过而已,并没有多说什么,没有很详细的说什么,但是最后的那句重重赏你却是说道萧守仁的心坎上来了,直达心窝啊,暖人心啊。
虽然萧守仁有些迷糊,不知道杨广为什么会如此,但是看样子现在应该不是什么坏事。
其实萧守仁刚来的时候就有些后怕,怕杨广怪罪草原上的事情,始毕可汗死了的话,一觉不醒的话,对于大隋对于杨广来说只有利而无害,但是这一切都被萧守仁他们给搅黄了,萧守仁担心杨广会给自己小鞋穿,然后咔嚓了,明年这个时候杨广再念叨着:“萧卿安能吹彻洞龙否?”
但是现在杨广却是从什么两国长久长治久安的关系方面来说问题,还大大赞赏了萧守仁一番,萧守仁这才迷糊了。
虽然迷糊,但是这毕竟是好事情,所以萧守仁暂且把这事情放在了一旁,不去多想了,等出了大业殿的朱门再好好细细想吧。
“谢主隆恩,臣不敢独自领功,这都是刘文静刘大人和李靖李大人的功劳,微臣只是在一旁协助而已。”萧守仁想起李靖来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帮帮李靖吗?所以萧守仁赶忙把李靖的名字念出来了。
李靖的大名其实在朝中的诸多大臣里面都是非常熟悉的,因为青年时的李靖也是这些府邸出入的常客,那时候李靖经常跟着舅父出入这些府邸,年少多才的李靖自然是给这些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李靖的舅父一去世,人走茶凉,加上李靖过于清高,所以也就慢慢淡出了这个圈子,一直都是不怎么得志,但是今番萧守仁又把李靖的名字念叨出来,一下子就让朝中的这些人在记忆的深处把关于李靖的点点滴滴挖了出来。
至于刘文静大家多多少少都是听说过的,小白脸一个,就是因为小白脸的缘故,所以这次出使大草原的苦差事才会落在了刘文静的身上,大家自动就把刘文静给忽略掉了,只想起了李靖。
“萧爱卿说的可是那前些年被其舅父韩擒虎大将军说是世间唯一可以与其谈论兵法的李靖?”杨广淡淡地说道。
声音里面不带任何感情,就像是一篇平淡无奇的记叙文似的,就像是一杯干干净净的白开水。
萧守仁原本只是想帮帮李靖,希望杨广听到自己夸过李靖之后就会稍微对李靖注意一点,而且现在殿中的诸位大臣也会稍微的注意一点,不会太过于针对李靖,过于打压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