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节(1/2)
仁听完之后大吃一惊,萧守仁现在是完完全全的明白他们讲的是什么了,这俩人讲的是一次惊天的大谋反啊!
趁着杨广出征高句丽的时候举旗谋反!那时候杨广劳民伤财,士兵疲惫,再跟高句丽一接触,一开打,那肯定是更是疲惫了,将不想打仗,兵也不想打仗,如果后院再一起火,那肯定是军心大乱啊!
你想啊,你杨广身边的高级将领,他们的家眷肯定是都在东都洛阳,西都长安两座城池,如果这伙谋反的人把这两座城池一夺得,那就等于是把杨广身边的高级将领全部握在手中了,军心能不乱?
那些士兵的家也都在中原,一开战的话,势必是在中原的土地上大规模的大决战,那就难免会担心自己的家人,那些士兵肯定是想回家看看家人是否无恙,这也就造成了将无决战之心,兵无冲锋之心,大家都在想法子逃跑,甚至是投降,这仗还怎么打?
杨广到时候就真的是四面楚歌了,前有叛军堵住,后方又有高句丽的追兵,而且军中还军心不稳,保不准就有人想摘下杨广的脑袋去换富贵。
到时候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不对,应该是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到时候就是一个死局,何况那上百万的士兵,每天的粮草补给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这些年修运河,补长城,征高句丽,大兴土木,早就是把国库里面的那点子金银耗费一空了,怎么支撑?
一旦没有了粮草,那士兵岂不是活活饿死?到时候谁还心思打仗,饭都没得吃谁还有心思打仗,被人家一口吃掉,吃的连渣都不剩,那也是转眼间的事情。
萧守仁越想越是吃惊,自己现在还挂着大隋的鸿胪寺少卿的名头呢,到时候肯定是要随杨广出征的,自己的崛起就是这次的出征,下次估计自己也逃不了啊,到时候这群人要是来这么一招的话,那自己岂不是也要死无葬身之地?
而且,听着俩人的口气听得出来,这次的主谋肯定是朝中的以为实权派大臣,已经是拉拢了好多的人了,只要时机一到,大旗一举,那肯定是应者如云啊,挡都挡不住啊,而且那什么老大人门生众多,也就是说这些年来那些什么守城的将领啊,戍边的将军啊,估计也有不少是那老大人的旧部门生,到时候肯定是不战而降了,甚至是杨广一出关,那些人就已经是不姓杨了,已经是改姓别的了。
心惊归心惊,萧守仁听到这之后发现他们没有把那大人和老大人的名字都说出来,可见下面的谈话也是不说直呼其名了,再在这偷听下去也是没有什么意义了,该知道的也是知道的差不多了,再偷听下去一个不小心被发现了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萧守仁此刻心中早就笃定了那老大人和大人是谁了,但是还是不太确定,因为没有证据,这年头没证据是不可以乱讲话的,因为这话要是得罪了比你还厉害的人,官威权利都比你大的人,那他也是可以不用什么证据就可以让你下大狱,或是无声无息间消失于这茫茫天地之间的。
萧守仁蹑手蹑脚的下了楼,没有发出一丁点的声响,自然也就没有惊动朱福贵那俩人了,下了楼之后萧守仁直接往孙思邈的房间走去,想和孙思邈探讨一下现在的情况。
进去之后发现孙思邈正好在打坐休息,萧守仁一进来就把孙思邈给吵醒了。
萧守仁道了个歉,赔了个不是之后自顾的坐下,然后给自己和孙思邈都倒了一杯水,然后把自己从阿塔那听来的消息都一一告诉孙思邈,把情况都分析了一遍,然后告诉孙思邈,现在大家想要逃出这必死之局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他们俩人联手把始毕可汗给救醒过来。
孙思邈听完之后是完全同意萧守仁的看法,孙思邈本来就是本着救人之心来的,来之前就知道这大草原会有这么一幢破事等着自己,这下子萧守仁提出来之后正是合了孙思邈的意了。
孙思邈在来大草原之前收到别人的飞鸽传书,说是大草原上有人急需孙思邈的救治,如果孙思邈不去的话,那草原上的那个大人物必定是会一命呜呼的,到时候肯定是会引起大隋和草原的战争,因为他有办法把祸水东流。
孙思邈知道这是什么人传过来的消息,他也不怀疑他说的一切,一看就知道,这需要救治之人肯定是草原上身份极为贵重之人,所以孙思邈才会在大军一开拨回朝就消失了,他是急急忙忙赶过来草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