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2/2)
在这一次打击之下,他原本的“招安”念头都发生了动摇,他再也不是原来的宋江,心灵上发生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第二天中午,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妥当,将军粮分发给士兵,保证每个士兵都有十余天的口粮,然后武栋等人便准备离开。
这个时候,李俊、朱武、戴宗等人也将宋江等人送走,至于原来少华山的1000名兄弟,也全部跟着宋江等人离去。宋江的魅力非同小可,到了这个地步,那1000名兄弟没有一个离宋江而去的,也不知他如何安置那些兄弟。
梁山所有的士兵都已经集合完毕,武栋坐在军营里,正在思考返回的路线,就在这个时候朱武求见。
武栋心中有些惊讶,不过还是急忙将朱武请了进去。
“朱先生,有什么事情吗?”武栋道。
“实不相瞒,大首领,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对你说,这对梁山至关重要。”朱武道。
武栋吃了一惊,这朱武刚刚成为梁山属下,还没有分配具体职务呢,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当下道:“不知是什么事情?”
朱武道:“大首领,你可知现在梁山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最大的问题?”武栋挑了挑眉,道:“先生认为呢?”
朱武道:“我认为梁山最大的问题乃是人口……梁山人人皆兵,人人皆强,这方面是远远超过朝廷的。但是梁山的人口实在太少,区区数十万军民,现在已经到了发展极限。”
第七十九章朱武献计
听到朱武的话,武栋不由得笑起来。
梁山现在确实存在人口问题,人口是经济、军事的基础,人口问题自然算是最大问题。
武栋也清楚这个问题,心里也有一套解决的办法,不过需要慢慢的实施,他现在高兴的是发现朱武这个人才。
当下武栋道:“朱先生,不知你觉得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朱武道:“有两个办法,一是四处招揽人口,如同大首领以前在梁山做的那样,让外地的人口到梁山去、到高丽去。但是这个办法有很大的局限,我们汉人,如非逼不得已,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前往别处,所以我觉得这个办法招揽到的人口始终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一个办法则是攻城略地,占领更多的地方,自然就有更多的人口。但是对于梁山来说,这个办法也有很大局限性。以梁山目前的情况,如果是在高丽作战,得到高丽的领土,上面全是高丽人,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高丽人自然不能为我所用了。如果是在梁山泊周围的山东境内作战,又会遭到朝廷的全面围剿,到时候得不偿失。”
武栋好奇道:“照你所说,两条路都行不通,那梁山该怎么办?”
其实武栋觉得朱武说的未必全部正确,尤其是第一点,如果梁山泊全力招揽人口,肯定能招揽到不少人的。
朱武不清楚江南的局势,不知道江南的百姓有多么辛苦。这几年,因为天地大旱,再加上宋朝的腐朽统治,江南百姓很多已经活不下去。再过一两年就是赫赫有名的方腊起义了,方腊为何能够起义成功,主要原因就是有一批活不下去的百姓跟随他。
方腊起义之后,再过十年则是更为有名的钟相杨么农民起义,这一次的农民起义比起方腊起义还要浩大的多,持续了五六年的时间。要知道,当时已经是南宋,金人威胁极大。一般来说,当外部威胁较大的时候,内部都会相对平静,但是还是发生了这样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只能说统治者太腐朽,让百姓无法生存,只能造反。最后是南宋朝廷以岳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