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1/1)
夏季让许平的进攻变得困难起来,缺乏攻城武器的闯军在扫清开封外围堡垒的行动中进展缓慢,中暑的士兵很多,许平终于下令停止大规模军事行动。开封外围的闯军近卫营和西营共有一万二千战斗兵,而被困在开封一带的明军超过两万,巡抚高衡阳发动士人组建家丁团练协守,一下子又拼凑出两万多人的队伍,拥有百万人口的开封城还能动员起数以万计的民团,这种兵力对比是闯军进展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不过与前两次进攻开封不同的是,这次闯军拥有一个坚固的后方,而开封府内的县城尽数落入闯军之手,这让开封成为彻底的一座孤城,闯军可以后顾无忧地放心展开攻势。
六月中旬,新军再次展开对山东叛军的攻势,如同许平期望的那样,新军未能一次性投入全部军队,而只有救火、磐石等四个营投入战斗。当然,尽管如此,山东叛军仍无法抵挡新军的攻势。季退思避开新军的锋芒,在七月初成功地组织了两次反击,打在协同新军作战的明军身上,并两次都将对手击溃。但四营新军抱成团稳扎稳打,没有给季退思任何机会。
七月十二日,许平恢复对开封的攻势。经过一个多月的整训,近卫营已经扩编到五千五百人,拥有骑兵四百,燧发火枪一千九百余支,火绳枪五百支,长矛两千支,大炮两门。
许平这一天收到钟龟年写来的急件,据钟龟年说,季退思向闯王试探,是否介意他来河南与闯营合流。许平两次写好回信又两次把信撕毁,他第三次提笔的时候,首先拿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举例:曹操讨伐马超时,每闻西凉援军抵达,曹操不是忧虑反而欢喜。
“……曹操之所以会喜悦,乃是因为他知道,西凉军越是集中越有利于曹操一次性地消灭他们。而如果这些西凉部队分散在各自的根据地,那战争就将旷日持久,而旷日持久就可能会有更多的变故。今天我们义军的处境就类似西凉军,而新军就是曹军,我们越是集中对新军越有利,他们就越容易咬住我们义军并摧毁我们。我并非危言耸听,义军现在并不具有和新军一战的实力,在我们义军中,无论是哪一支受到新军的进攻,都必须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我深知闯营与东江军是一荣俱荣的关系,我会竭尽全力发起进攻以吸引明廷的注意力,希望新军会犯下错误。”
秋收已经开始,不需要太仔细的观察,就可以看出孙可望对于李自成不许征粮的命令有些抵触情绪。不过孙可望当然不会去违犯这条禁令,这些日子以来,孙可望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超出过他给许平描述过的那些政策。眼下,开封府界内所有的道路上都有孙可望设立的大批关卡,商队平均每走五里就会遇到一个,关卡的兵丁会根据商队的货物数量和种类收取过路费。这些关卡不仅仅向商队收费,而且也向农民收费,秋收后,开封农民把粮食运去市集交易时,路上要交给闯军一笔买路钱,到了集市时还要再交给闯军一笔交易费。
农民交易粮食前肯定会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口粮,对此许平也深以为然。既然孙可望能提供给许平足够的物资,许平对这些不太出格的举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限制农民交易只是孙可望经济政策的一小部分,为了避免粮商囤积居奇,他的主要经历还是集中在限制粮食流动上面。孙可望认为,商人靠囤积粮食获利的行为,必须建立在他们有能力把粮食运输到缺粮地区这个基础上,因此孙可望对大量粮食的运输行为克以极高的税率,目的就是让粮食流动成本极高,从而使倒卖粮食变得无利可图。
此外孙可望刚刚向许平报告,他已经组建了闯营自己的购粮队。他估计高额的粮食运输税使得商人要想通过粮食买卖获利,就必须将粮食收购价压得很低,而将出售价定得很高,这样农民把粮食运到城镇出售就变得很不合适,毕竟在制定路税后农民的运输成本相比以前也大大增加。利用行政手段人为提高民间的交易成本后,孙可望打算让闯营的购粮队深入到农村收购粮食,然后运输到城镇,出售给粮行。
第十九节压力
收到这封信的同时,许平手里还拿到一些城镇传来的情报,大面积的恐慌正在开封府界内流传,今年七月的粮价比往年秋收时高出五成。历年七月都是粮价最低的时候,往后每个月粮价都会上扬,冬季更是要翻上几番。如果今年还是这个涨价模式的话,那么不用等到青黄不接的五月,明年三月以前,开封府界内就会爆发大面积的饥荒。
既然官兵不会立刻到达,许平就决定亲自前往后方许州,和孙可望商讨一下粮食的问题。
孙可望似乎没有料到许平会在这个关头返回许州,他见到许平后奇怪地问道:“许兄弟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回来?”
“是为了粮食啊。”许平心里焦急,今年是闯军首次大规模建立根据地,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饥荒,更不能比明廷统治下还差,他急不可待地对孙可望说起自己的担忧,还交代他道:“绝不能出现饥荒,哪怕让军队少些,也不能大量饿死人。”
“大将军莫慌。”孙可望搞清许平的来意,立刻笑起来:“大将军想想看,以往官府将大量粮食从河南运往京师,而今年这些粮食都留在开封府境内,怎么可能比去年还差?我已经派人检查过各地的收获,最少也比去岁要高一成,最好的一个村甚至比去年多打了五成的粮食。只要大将军能把官兵阻挡在开封府界以外,末将敢担保明年秋收前绝不会有饥荒的。”
孙可望语气很是轻松,还半开玩笑似的称呼许平为大将军,可这并没有让许平安心多少,他追问道:“那这粮价怎么会如此的高?”
“并不是现在高,而是以前太低了。”孙可望笑嘻嘻地说道,举起右手在许平眼前伸出一个手指:“第一,以往秋收后,农民急于出售粮食来交租子和赋税,今年免征粮税后他们不这么着急了。”
“第二,”孙可望又举起一根手指,在许平眼前晃悠:“我沿路设卡,以往农民把粮食运到粮行这一路无须交钱,今年他们每石粮我要提一钱银,自然粮价又会高些。”
今年七月收获后,开封府界的民间粮食交易急剧萎缩,可能还不到历年的两成。而闯营则通过深入乡村的购粮队获取大量的粮食。
“第三,往年各地粮行的那些黑心商人统一打压粮价,农民不卖给他们就无法解燃眉之急,而今年不但没有赋税,我还派人去各地购粮,这粮价自然就降不下来喽。”
“那以后的粮价会继续涨么?”许平问出他最关心的问题。
“会涨一些,但是绝不会很高。”孙可望对此显得胸有成竹:“以往各地粮行趁低价大量囤积粮食,七月一过,粮食大半都被他们收入库中,十月以后市面上就几乎没有余粮,自然粮价节节升高。而今年粮食运不到市集里,粮行有钱也收不到粮食,更不用说我的购粮队已经把大量粮食收进我们闯营的库房了。”
“如此便好。”闯军刚刚将战略修正为守土不失,开封府界又是新建立的根据地中最大的一块,不但宣示意义重大,也是许平将闯军正规化的根本,如果百姓流失,生产不能恢复,那许平的所有努力都会化为泡影:“孙将军重任在肩,万万不可大意。”
“许兄弟尽管放心吧。”孙可望大笑三声,他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书给许平:“这是我才收到的报告,今年开封府界内没有一个人敢烧粮,如此又可保存下无数粮食。”
“烧粮,为何?”许平大吃一惊,中原连年大旱,百姓以泥土为食,他不能想像居然还会有人烧粮。
“还不是那些奸商。”孙可望见许平对此一无所知,就又冷笑着解释起来,往年七月新粮入库之时,都会有大量的陈米被销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