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节(1/2)
偷处理了一批旧装备给“全印穆斯林联盟”,这也是为了促进世界和平嘛。(全印穆斯林联盟,巴基斯坦dú • lì运动组织。)
德国公使满意的走了,英法公使来了,沈从云亲自接见给足了面子,一再表示中国不希望卷入欧洲各国的矛盾之中,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中俄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指日可待。因此,英法公使也满意的走了,甚至对于中国在印尼的马达维亚兴建大型军港的事情,也没怎么再叫劲了。当然前提是要保证英法在印尼的利益。
美国公使是最后上门的,毕竟现在的美国和中国的处境相当,奉行的都是“孤立政策”,不过美国人还是很关心中国的态度的,如今的中国别的不说,军事力量上肯定是非常强大的,中国的态度已经能影响世界格局了。假如说中国政府决定加盟哪一方,美国政府肯定会考虑考虑,是不是跟进捞好处去。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考虑,距离真正的决断还有很大的距离不是?
沈从云再次重申了中国保持中立的态度,尽管各国政府都有点半信半疑的,但是这时候也只能相信沈从云的话,至少眼下中国确实是在保持着中立。
中俄之间作为有着历史宿怨的邦交国,从来在谈判桌上气氛就没这么好过,中国政府代表的大度,甚至让俄国代表都感觉到不可思议。不管怎么样,在俄国付出了很小的代价后,稍微在有争议的边境线上退让了一点后,《中俄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合约规定,两年之内中俄互不侵犯。
俄国朝野自然是一片欢呼,认为这是新世纪以来,俄国外交最成功的一次范例,同时也证明了这是中国政府急于表示中立的态度。
条约签署的当天夜里,总统官邸里也是一片抚掌相庆的场面。沈从云当着一干亲信重臣的面坦言:“合约这个东西,在这个年代是最靠不住的,是拿在手上可以随时撕毁的东西,当然要想撕毁合约就得有那个实力。”
沈从云的话虽然是那么说,事实上两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打的基本倾家荡产了。
第十八章帝国主义的头子
叮叮当当的下课铃声响过后,国立第一中学的校园门口顿时热闹起来。叭叭叭的汽车喇叭声,人力黄包车的铃铛声,喧闹的说话声响作一片。北京市国立一中有点贵族学校的意思,能进这里读书的学生,家里的父母不是做官的,就是成功的商人。
从校园里出来的学生,绝大多数上了前来接送的汽车或者人力车回去了。背着一个背包的沈力尧是最后一批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沈力尧没有像别的学生那样四处张望寻找前来接送的车子,而是径直出了校门后,沿着校园的围墙独自一个人慢慢的往回走。
嘎吱一下刹车声骤然响起,惊的正在走路的沈力尧停了下来,扭头一看是一辆黑色的北京——福特桥车,车窗摇了下来,露出一张娇嫩艳丽的脸蛋。
“沈力尧,你去哪?我让伺机送你。”
说话的是沈力尧的同桌唐静,一个漂亮且乖巧的女孩子,据说家里有唐绍仪的背景,在北京城里买卖做的不小。
“谢谢,不用了,我家住的不远,走几步就到。”对于同学的善意,沈力尧显得非常平静的挥了挥手,婉言谢绝后报以一笑,继续往前走。
又一辆汽车停在边上,里头钻出个油光的脑袋,一个很有小白脸气质的男生露出脑袋来,不屑的看了看沈力尧的背影,来到黑色北京—福特跟前,冲唐静一笑道:“怎么了唐静同学?又砰了个软钉子?别理这个穷小子了,我家晚上开舞会,你现在正式邀请你来玩。”
“要你管啊!我对跳舞没兴趣!”唐静似乎对这家伙不感冒,哼了一声道:“开车!”
转过街角的沈力尧悄悄的贴着墙根回头看了一眼,听见这两人的对话后,不由的嘴角一阵得意的笑了笑,脸上露出少年的羞红,扭头继续往回走。
沈力尧的母亲紫玉是一个严厉的人,特殊的出身使得紫玉对孩子的教育,显得有点苛刻。按说紫玉不缺买辆汽车的钱,更别说三块钱就能雇一辆黄包车每天接送。对此沈力尧一度也显得非常的不满,曾经向母亲表示了质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