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节(1/3)
门。
额科纳只能领着兄弟们,端着抬枪和少量的快枪,迎了上去。冲在最前面的额科纳拎着一把大刀。这样的英勇结果是被骑兵师的一顿密集射击,将额科纳打成了马蜂窝。
历史上这样的场面,在中国实在太多见了。从英国人用大炮打开中国的门户那一天起,这样的场面就似乎没间断过。凭着血气之勇,用落后的武器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战斗。历史在满人最后的绝唱时,讽刺性的又展现出这“悲壮”的一幕。落后就要挨打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满人从第一次挨打,到最后政权被颠覆,始终都没真正愿意去明白这个道理。也许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话,可能会简单一点吧。
绥化之战,杨军以疲惫之师,付出了三十人的伤亡的代价,取得了胜利。
吉林城作为东北中部的重镇,又处在对敌前沿,又是满人所谓龙兴的起源省的省会,防卫力量还是相当的强大的。
奉升阿的三万人就装备了一万多条快枪,还有十几门75毫米的德国造行营炮,其他的杂七杂八的武装,加起来也有两万人。
奉升阿虽然是又名的逃跑将军,但是这会子好像也没啥地方可跑了。之前是舍不得捞到的好处和地盘,接着连续三五天传来的消息,一条比一条要坏,现在是想跑也没地方可跑了。长春陷落,西逃的路线被切断了,接着绥化那边的难兄难弟们,还算够意思的,在逃跑前给奉升阿发了封电报,转达了一下皇帝希望他为国抗敌的意思。等奉升阿想起来往东边逃跑的时候,汶河一线出现了大量的新军,不好意思,正是张光明的第一师的一个混成旅。
投降似乎是一条不错的选择,不过想想自己是满人的身份,估计投降了也没啥好果子可以吃,看看那些从北京逃难出来的同胞们,就知道会是什么一个结果了。
不战,不降,不逃,不作为。现在用这句话来兄容奉升阿,还是非常贴切的。整天和新纳的小妾泡在官邸的后院里,喝酒作乐,混一天算一天是奉升阿目前的真实写照。一干手下来请示该怎么办的时候,这为仁兄回答说:“紧守城池吧,还能怎么办?”
紧守,好像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眼下城内粮食储备倒是非常充足的,军队吃个一年半年的都够,老百姓的死活,就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了。
几万大军简单的商议了一下,安排了各自的防区后,就算是迎敌的准备了。刘永全领着第二师打到吉林城下的时候,城头上也算是旌旗招展。
小两万人的第二师,呼啦一下展开来配合第一师的汶河部队,从东南西三个方向,摆出了围攻吉林城的架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