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1/2)
之敌有六千之众。想到历史上战死的杨玉科,沈从云觉得这样的悲剧,绝对不能重演。
23日一大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沈从云起来了。
立刻叫人请万树生、曹毅和李耀祖来商谈,四人见面后,沈从云直接表示道:“杨将军部兵少枪少,本官决意,立刻率五百龙州团练及潘部自愿留下的一营人马,驰援文渊。这样,子曜!镇南关暂且由你全权指挥,潘部留下的一营人,也归你调遣。”
说罢,不由分说,吩咐李耀祖整军,带足dàn • yào,另外多带了五百条快枪和十万发子弹。临走的时候,沈从云还多了一个心眼,让人带上了一百枚地雷。
万树生等人,见劝不住沈从云,只好临时紧急调了一百人来,补足沈从云的一营人马。踏着晨露,两营人马出征了。
草鞋踩在清晨的山路上,发出轻轻的沙沙的响声,露水打湿了裤管,却难以浇灭沈从云心头的忧虑之火。前方的炮声渐渐的密集了,沈从云找个高地,举起单筒望远镜远望,远远的硝烟袅袅升起。盛小七牵着马过来,低声劝道:“老爷,上马吧,您都跟着走了一个时辰了。”
“再废话,我一脚踢你回上海!”沈从云毫不客气的骂了一声,陪着士兵们一阵步行,这是短时间内,最好的和士兵们打成一片的办法了。说实在的,沈从云穿着草鞋的脚底,已经磨出水泡了,现在正强忍疼痛中。
“大人,上马吧,前面不远就到文渊了。”李耀祖一路小跑过来,也跟着劝。
沈从云扫了李耀祖一眼,看的这个瘦小的厚道汉子脸上一阵的不自在,也不理睬他,站在高处朝下面行军的士兵喊:“兄弟们,前面就是文渊了,加快脚步,去帮杨将军打洋鬼子啊。”
李耀祖看了沈从云一眼,毅然转身要走时,却被沈从云叫住道:“耀祖,你来一下。”
李耀祖过来,沈从云吩咐道:“留下十几个人,沿途埋设地雷,做好记号,万一前面顶不住了,地雷也能抵挡一阵。”
李耀祖领命去了,沈从云这才继续往前走,转过一个山脚,前面的一片喊杀声,枪炮声,迎面扑来,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道,刺激的沈从云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
文渊阵地上,杨玉科分兵两路,坚守两侧的高地,沈从云率部赶到时,正好杨玉科部打退了法军的一次进攻。沈从云到了地方,吩咐部队暂做休息,领着李耀祖朝高地上走了。
战斗间隙,正在阵前一线观察敌情的杨玉科,听见下面有人来报,援军上来了,不由一阵大喜。急忙前来见领军之人,远远的看见沈从云的身影时,杨玉科心中一阵激动,抢上前来伸出双手,紧握沈从云的手道:“沈大人,您怎么亲自上来了?”
第十八章血战
“昨日,潘帅部下800余人,自愿留下助阵。文渊一旦不守,镇南关必独力难支,下官在后面听前方炮声隆隆,实在呆不下去,特率两营人马前来,听候杨将军调遣。”沈从云其实是不放心杨玉科,借口自己呆不下去。
杨玉科露出憨厚的笑容来,拍拍沈从云的肩膀道:“那日一见,本将便晓得,沈大人绝对不会弃我于不顾的。在下是个行伍的粗人,不会说话。心里觉得与大人甚是投缘,以后这称呼上,就不要将军将军的叫了,看的起杨某,兄弟相称如何?”
沈从云露出笑容来,拱手道:“如此,在下高攀了。杨兄!”
“哈哈,沈老弟。”杨玉科拱手大笑,这时候,一阵炮声又响了起来,法军的进攻又开始了。
一发炮弹落在十米之外,杨玉科拉着沈从云蹲下,大声道:“沈老弟,这一带地形险要,人多在上面反而展不开。我的意思,你领着部下做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如何?”一发炮弹落在十米之外,杨玉科拉着沈从云蹲下,大声道。
沈从云想了想,从清朝开始,几乎所有多外的战争,清军在炮火上总是吃亏的,人多放阵地上就是靶子,于是点头答应道:“行,就这么办。小弟又带来快枪五百条和一些子弹,这就让下面给送上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