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1/4)
能打仗。怪不得明中叶后军户制慢慢被募兵营兵制主导。而领着这样的军队军户,自己也别想要什么发展了,挨在五寨堡慢慢等老吧。这对自己刚燃起来的雄心是个严重的打击。
事实上,五寨堡定额的1120军士,加上逃亡的,加上吃空饷的,只有不到800人,再去掉近一半的老弱,只有约四百的青壮,真正有战斗力的就是千户黄思豪那60个家丁了。
黄来福长叹了口气:“没想到我五寨堡军将穷困如此!”
江大忠和杨小驴二人却对这种情况司空见惯。王大忠在后面听到了黄来福的话,大声回道:“少爷,您又不是第一天在五寨堡,这五寨堡多年一直都是这样,不要说五寨堡,俺听说了很多卫所的军户也是一样,不然大家为什么都叫我们穷军汉呢?”
黄来福脸色阴沉,江大忠本来还要说话,杨小驴给他一个眼色,江大忠顿时不敢再说下去了。
黄来福策马默默而行,其实黄来福所见的这些情况,在当时边军及各地卫所是非常普遍的,也不单是五寨堡一家了。
明朝军户地位很低,甚至低于民户,但军户又是国家的重要兵源之一,因此明朝对军户控制严格,一般的军户必须终身服役。惟官至尚书时,方能免去军藉。能官至尚书者屈指可数,因此免去军藉者为数有限。
军户的待遇也十分低下。每军户除出一余丁到卫所充军外,还得多出一丁,随军服劳役。有些地方甚至曾令每军户出2-3个余丁,随军从事各种繁重的劳役。
军丁前往卫所服役,其军装和旅途所需费用一律由家庭承担。军丁在卫所服役期间,衣着自备,粮饷也不因生儿育女、人口增添而增加,所以军丁的妻儿老小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军户也不因提供军丁而免除一些徭役,其生活状况不及民户。不仅家人如此,到卫所的军丁也不比家人强多少。军丁受到军官们的层层盘剥,军粮也常被军官克扣,或拖欠不发。有的卫所甚至几年不发军饷,一些军士以乞讨为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