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我伐天下 > 第61节

第61节(1/1)

目录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他也不是傻子,赵构把这个唯一的儿子派出来冒险,怎么看这对父子的关系都有些问题,“殿下率军深入敌后,可谓步步危机,皇上就您一个儿子,怎么会放心得下呢?”

“他自然很放心……”赵抗在肚子里已经把赵构不知道骂了多少遍,但嘴上却说,“以我目前的战略方针,是不会遇到多大危险的,这里敢问吴大人,您觉得当初秦能灭掉东方六国,根本原因是什么?”

“自然是商鞅变法后国富兵强,再加上其后秦国明君迭出,良将如云,又很善于吸纳他国的人才,实力此消彼长,再加上秦始皇雄才大略,秦国自然能够扫平liù • hé了。”吴璘给出的是史书上的标准解释。

“不对,东方各国也曾强过,而秦国也弱过,为什么秦国能够由弱变强,而东方各国却只能强盛一时呢?”赵抗立刻毫不客气地反驳道。

“这……请殿下教我。”吴璘现在已经完全对赵抗刮目相看,虽然自己在实战上决不会比这个毛头小子差,但是赵抗新颖的想法与透彻的见解则常常能令吴璘茅塞顿开。

“那是因为秦国始终可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大人不妨回想一下,基本上战国时期与秦国有关的大战役,秦国都是发起者。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即使实力稍弱,胜率也会相当高,秦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自然比其他六国要大得多了。但这只是次要原因,决定了秦国可以打别人,而别人不会去打秦国的那个因素,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啊!”

“的确,函谷关天险在手,便可以毫无顾虑地出兵东进了。”吴璘自以为已经明白了。

赵抗心中叹息,吴璘虽然善战,但对政治懂得还是太少了,因而在战略上不可避免地稍有欠缺。他只得耐着性子继续解释道,“这只是次要的一方面,关键之一在于秦国是一面受敌,容易应付,而东方诸国则混战不休,这样一来秦国便可以轻轻松松地做那只黄雀了。不光是秦国这样,举凡历朝历代,无不是偏居一壤者席卷天下,商自东夷,周出西岐,秦出西戎,汉出巴蜀,唐出晋阳,这正与围棋中占据边角者胜是一个道理,至于隋朝,本身实力就已经超过了南北两个敌人之和,那战略态势便没有多大影响了,更何况当时还有长孙晟(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父亲,历史上罕有的神射手——一箭双雕说的就是他,当即令突厥人拜服不已,此后很多突厥贵族求长孙晟教授他们子侄箭术,可见汉人的骑射未必就比胡人差,关键还是看天赋和训练;卓越的军事战略家与外交家,他献上‘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方针,将强大的突厥弄得四分五裂,直到唐初都没有完全恢复元气,要不然唐朝的天下也没这么容易打下;战术能力也不弱,很阴的那种……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超级牛人之一,带着几个护卫就跑到突厥可汗那里让他亲自给不久要来巡视北疆的隋炀帝除草……结果突厥的启民可汗和几十个突厥显贵干得可欢了……隋炀帝对其颇为信服,要不是他早死,未必就会那么乱来,那也就不会有唐朝了。顺便提一下,在黄易大师的《大唐双龙传》中,他乃是假死,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石之轩)这样的卓越战略家,而名将和谋臣之多更是历朝所罕见,隋文帝也算明君,那统一天下自然易如反掌了。”

吴璘立即反驳道,“殿下怎么将本朝给漏掉了?我朝太祖可是在北有辽国和北汉的情况下一统天下的。”

第七十六章谈兵(上)

“本朝的情况有其特殊之处,后周的实力本就不弱,而辽国虽然兵力强盛,但是中间却隔了一个实力有限的北汉,无法倾其所有而大举南下,所以一直无法对我大宋构成致命的危险。而此时的南方则分裂成诸多小国,实力上与我大宋相去甚远,所以只需派一支偏师即可扫平,那又有何难度可言?何况太祖皇帝‘先南后北’的战略在当时的情况下虽然容易成功,但也为日后受制于北方的劲敌埋下了隐患,个中缘由也正是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的第二个关键!”赵抗从来都是听陆仁他们讲,现在自己有机会教别人,自然是侃侃而谈,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原本有些凌乱琐碎的战略思想得到了梳理,他日后扫平天下的总思路自此也初显端倪。

“吴大人,您有没有想过世上为什么会有战争?”赵抗很突兀地问道。

“这……引发战争的缘由太多了,臣可说不全。”吴璘毕竟不是战略家,还从未从这样的高度思考过问题。

“我的老师曾教导我说,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体现,所以归根到底,发动战争是为了获利。”赵抗却不知道,陆仁教他的这话也是盗用别人的名言……

“这话……不对啊,这似乎也不能概括所有的战争,比如说春秋末期吴楚两国之间的战争,前期是因为两小儿争执,后期是伍子胥借兵报仇,与经济上的利益似乎没多大关系吧!”吴璘对赵抗的言论只是部分认可。

“如果吴楚之间没有发生战争的利益根源,两小儿的争执最多发展成较大规模的械斗就会终止,而伍子胥则将不得不到其他国家寻找机会。在那个时期,楚国富足而吴国贫困,国力上似乎差距颇大,但也正因为这样,吴国一旦能够打败楚国,他们便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而楚国若兵发吴国,在当时则得不到什么实际的利益,所以吴大人您也应该很奇怪吧,小国吴国不断进攻,而大国楚国则反而消极防御,只要当时两国的经济状况不发生重大改变,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吴国,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结论。因为时间若拖得太长,则局势可能发生对吴国不利的改变,到那时就会出现变数了。但是吴国很幸运,伍子胥和孙武的到来,使吴国取得胜利的时间大大提前。”赵抗略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但是后来局势发生了变化,楚国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这样一来原本毫无价值的吴越地区立刻变成了一块肥肉。楚国的国力毕竟强盛得多,只要有了出兵的动力,很轻易地就征服了吴越地区,使楚国的版图大为扩张。这一切的历史事件是否正如我说的一样呢?”

“殿下说的一点也没错,我们与金人交战,除了骑兵数量不足和朝中文官的掣肘外,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出兵是劳民伤财,而他们则可以通过抢掠而获取巨大的收益,因此导致双方士气不成比例。”吴璘有感于心,叹息道。但吴璘似乎很快又找到了反例,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实在是太多了,“可是勾践卧薪尝胆又怎么解释呢?”

“吴越争霸依然符合我的理论,越国穷而吴国富,动力大得很,勾践复仇的决心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已。”赵抗笑道,但他很快又话锋一转,“刚才所说的,不过是最粗浅的层次,要说到核心的部分,就必须先弄明白人命值多少钱!”

“生命的价值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呢?”吴璘有些不满地回道。

“吴大人不要生气,我这样说只是打个比方,以方便解释。人的生活越好,就越珍惜生命,也可以说命就越值钱。所以,战争是否划算其实就取决于牺牲的人命的总价值与战争净收益之间的对比,所以可以直接得出一点推论,大家都认为必败的战是根本打不起来的,因为得不到任何收益,反而要白白损失财富和人命。再回到吴楚之战中,当时吴国虽小,但兵力也有数万之多,而且吴国民风悍勇,又得到了晋国的扶持,再加上楚国并不会一下子便出动全国兵力抵抗,所以吴国当时完全有打败楚国的可能,要不然这场战争无论胜利后有多大收益,依然是打不起来的。”

“但是,穷困只是表明扩张的动力大,却并非表明扩张的能力强。一是因为如果贫困过度的话,人口便难以增长,兵力自然就占不到便宜,虽说兵贵精不贵多,但若兵力太悬殊,还是没法打的。举个例子来说,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