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2/4)
“大耳贼!”赵云也不知道在哪里听到的这三个字,估计是李重常说,传到士卒耳朵里,又传到了赵云耳朵里,赵云脱口骂道:“大耳贼就会装样子,他要是真不想当那徐州牧,回到平原就是了,还驻军小沛,不就是想等陶恭祖病死吗?”
李重嘿嘿直笑,心说这世间还是明眼人多啊!大耳贼驻军小沛,欲盖弥彰,也骗不了几个人嘛!
这不是李重对刘备有意见,而是刘备此人人品确实有问题,就拿《三国演义》这本书来说吧,《三国演义》里刘备一直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不过真要细看的话,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一回事,细数一下,刘备先跟公孙瓒,他和公孙瓒有同窗之宜,结果公孙瓒和袁绍争斗挂了,刘备也没说救公孙瓒一把,自己倒是安然无恙。
再接着刘备投靠了陶谦,于是陶谦也死了,至于陶谦为什么不把徐州留给儿子,非要让给刘备,这个就只能猜想了,反正没见到陶谦的儿子在刘备手下出现过。
紧接着被吕布占了徐州,刘备表面上投靠吕布,却暗地里反水做掉了吕布。于是刘备又投靠了袁绍,结果袁绍也挂了。
再接着刘备跟曹操混了一阵,天幸曹操命硬,没被刘备害死,但是许田围猎之时,关羽差一点要暗杀曹操,要不是刘备为了自己小命着想,曹操估计也不得好死。
刘备逃跑之后投靠了刘表,生生拖死了刘表,用刘琦的名义占据荆州,结果刘琦死的不明不白,按诸葛亮的说法是死于酒色,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精尽人亡的名人,可信度……相当高。
最后刘备入蜀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刘璋被白眼狼弟弟夺了基业,下场极其悲惨。
看看刘备的主公,哪一个不是收留大耳贼与危难之时,可结果都有目共睹,这样的人也能称之为仁义,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看到赵云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大有接着数落刘备的意思,李重心中暗笑,岔开话题道:“子龙,不知道公孙瓒能坚持多长时间。”
赵云沉吟一下,这才答道:“公孙瓒虽说屡战屡败,但损失并不大,而起他在易京囤积粮草无数,就算坚守易京,也应该能坚持很长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