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2/3)
“我叫李重……字子悔,并州人士。”李重随便给自己杜撰了个字。
管亥一边嚼着狼肉一边说道:“李子悔,没想到李兄弟你竟然有字,看来也是家学渊源啊!”
古代有身份的人是比较注重字的,而名并不是常用称呼,并且常常带有贬义,比如曹操和袁绍关系比较亲近,曹操就称呼袁绍本初兄。和袁术关系不好,就经常直呼他的名。
“家学渊源,算是吧!”李重心中极不要脸的说道,老子还上过大学呢,放到这个时代也是国子监门生了。
管亥看到李重点头承认,有了一些谈兴,有些庄重地问道:“那子悔就说说对我们黄巾将士的看法吧!不用顾虑,有什么说什么。”
“黄巾……成王败寇,有什么好说的。”李重想了一下,三国演义上对黄巾介绍的不多,出来的人都是给主要角色添加战绩的,只能含糊的说道。
“成王败寇!成王败寇!”管亥嘴里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忽然一拍大腿,眼里光芒闪烁,大笑道:“好一句成王败寇啊,不过大贤良师是寇么?大汉朝廷局一定是王吗?陈胜王当年也曾经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既然如此,我就……我们黄巾教众在各地还有百万之数,未尝不能……”
第三章造反的学问
李重大惊失色,心道坏了,管亥上一次攻打北海也不知怎么捡了一条命,可别因为自己一句“成王败寇”就要再一次揭竿而起。
按照历史的进程,黄巾是必败无疑的,管亥好歹救了自己一命,看着他去送死太说不过去了,在搭进去百八十万百姓,自己不被天打雷劈才怪。
“管兄不可!太危险了。”李重急得直摆手。
管亥惊道:“子悔何意,莫非你以为我们黄巾没有胜算,要知道我黄巾教众虽说散布各地,但各方渠帅还是相互呼应的,而且朝廷现在更加虚弱,各方郡守对朝廷号令阳奉阴违,各自为战,我们还是有一些胜算的。”
“还胜算呢,黄巾必败无疑。”李重斩钉截铁的说道,语气之坚定令管亥大感疑惑。
看到管亥不信,李重也没什么办法,心知书上写的确实不错,管亥果然不是一员智将,难怪领着数万人马都没打下几千人马的北海。
其实李重确实小看管亥了,他自己来自两千年后,二人所处的知识层面天差地别。
在后世的历史书上对各个朝代的大事件皆有详细的分析,电视上的砖家叫兽更是多如牛毛,把历史上的大事件翻来覆去的评述,再加上网络平台的轰炸,可以说只要不是傻子,回到古代都是理论上个高手。
“这么说吧。”李重调整一下思路继续说道:“大贤良师在世之时,你们黄巾比现在强盛,然结果如何,管兄是亲身经历的。而现在,管兄比大贤良师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