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节(2/4)
天下四大名公子,精绝青园,南唐惜花,西越多情,长汉知音。
‘知音公子’李知音,的确是长汉国百年难得一见的绝世奇才,他的音律造诣,天下无人可堪与其比肩,天下万种乐器,只要他拿到手中看一看,就立即能就著吹奏出让人心醉神迷的曲子出来,这种境界,天下谁人能及?
天下人学琴十年,学笛十年,学琵琶再十年,也只精得数种乐器,便已是万中无一,号称精妙者,更是难得一见,但‘知音公子’李知音,却是从音律之中,一法通而万法通。
当他懂了一种乐器之时,天下任何一种乐器,到了他的手中,立即就能奏出令那个学它十年的人都为之瞠目的曲子出来,根本没有什么苦学十年,二十年,因为他已经真正懂得了音律,乐器虽多,更多人一心求奇,做出各种千奇百怪的乐器出来,但它们的原理却是相通,只要懂得如何用,都是宫商角徵羽变宫亦徵七种音符,组合而成便成了一曲曲各不相同的曲子出来,所以李知音,不像那些外界所传的那些什么音律奇才一样,会的,只是演奏乐器而已。
李知音会的,是,他就是音魂,如同一杯水,任你给我什么容器,我就能顺着你的规则,组合成形状不一但水面永远端齐的水面来。
懂天下任何人的声音,偏偏天下却无一人能懂得他自己,这是一种何等的寂寞?
不过暂时李青思不会想到,李知音的车驾,正在长汉通往南唐的关隘之处,任由一个小厮在那时在交付通关文牒,他却独自一人站在马车旁边的一处高坡之上,长衣如雪,执著一管紫玉横笛的左手,清冷孤绝。
在他身后不远处,跟随着一个紫衣白发的年青公子,身上穿的一看就知道是千金难求的千年狐皮经由极其高明的裁剪师花费无数心血制成的狐裘大衣,腰间佩着一枚紫色暖玉,如果此时有人懂得古玩玉器,眼光高明,就会看出这是千年前那个名盛天下的大国昭秦皇帝的公子明苏死时,墓中陪葬的最为珍贵的一样东西:澜苍玉佩。
而此时,这枚当初据说让昭秦皇帝不惜大动干戈,征调十万大军,不远千里灭掉西域“大月国”,这才取得的这枚堪称是无价之宝的“澜苍玉佩”,此时却随随便便的系在这样一个看起来只是个典型的败家仔般的贵介公子身侧,而他却毫不在意,系的带子都松松垮垮,一点不担心不小心会掉落遗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