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节(1/1)
伊斯兰教,不过由于并未成功,只能派出零散教徒前去西域一带传播教义。
数年前,乙毗咄陆向哈里发欧麦尔求援,欧麦尔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派出数万精锐骑兵前往援助。
在欧麦尔看来,有骁勇善战的突厥人作为盟友,必然能够轻松击败大唐,然后迫使大唐签订停战条约,堂而皇之的向东传播伊斯兰教。然而事与愿违,阿布扎的数万人马还未到达碎叶城就全军覆没,白送给了大唐数万匹良马。
欧麦尔还没有从这个噩耗中回过神来,突厥人很快就一败涂地,西域被大唐牢牢控制在手中。欧麦尔知道没有突厥人的支持,大食劳师远征是很难击败大唐的,万一和大食有深仇大恨的波斯人再从旁插一刀,只怕会遇见前所未有的大溃败。欧麦尔和亲信大臣们仔细权衡之下,决定咬碎牙往肚里吞,暂且忍下这口气,先花点时间解决波斯这个后顾之忧,再和大唐一决胜负。
不过担心波斯人不顾一切和强大的大唐缔结盟约,前些年大食人并未全面压迫伊嗣俟三世,而是不停地蚕食波斯领土,同时派出更多的教徒前往西域各地暗中传教,并且派出不少暗探前往长安打探大唐朝廷的动向。
四年前大唐征伐高句丽,欧麦尔觉得这一仗最少要打个两三年,大唐肯定无暇西顾,大食解决波斯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欧麦尔连续发起几次大的作战,准备一鼓作气灭掉波斯,然而没想到的是波斯人抵抗十分顽强,大食人的进攻速度十分缓慢,迟迟不能灭其国。
而仅仅数月之后,大唐就灭掉了高句丽,再次把目光投到了西边。李世民从辽东回到长安,得知了波斯境内的情况,马上向欧麦尔送去了一封语气严厉的书信,声称大食进攻波斯已经损害了大唐商队的利益,若是战事继续扩大,大唐必定会出兵相助波斯。
当时大食虽然节节胜利,但是却并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只是迫使伊嗣俟三世丢失了少半领土,若是大唐携灭一国之威出兵相助波斯,大食人肯定逃不了好。欧麦尔只好再次忍气吞声,向李世民去信声称波斯的战事不会继续扩大,下令大食军队暂缓前进的脚步,再次把大军进攻改为蚕食。
李世民虽然通过频繁往来大食和波斯的商队清楚了解到了大食人的动向,但是由于大唐刚刚打了一场大仗需要休养,而且李世民也不希望看到一个过于强盛的波斯,于是对这件事装作不知道,任由大食人蚕食波斯,即便伊嗣俟三世十数次派人前去求援都被婉言拒绝。
经过这四年多的蚕食,欧麦尔夺取了波斯大部分领土,迫使伊嗣俟三世龟缩一隅,若是按照这个态势下去,不出两年时间波斯就会崩溃灭亡。然而欧麦尔却等不及了——去年的一次遇刺事件,导致他的身体每况日下,他十分清楚自己的时日不长了;再者大食的gāo • guān贵族对欧麦尔的谨慎十分不屑,纷纷认为应该起大军尽快灭掉波斯,然后再和大唐决战!
由于这两个主要原因,欧麦尔当众发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灭掉波斯,然后挥师东进和大唐决战,并且很快就加大了对波斯的强大攻势。
这样一来,伊嗣俟三世的压力倍增,不得不再次收缩兵力,全力防御泰西封一线,并且每日都派出使者前往大唐求救,大唐总算是派出了使节团商谈结盟一事。
大唐使节团刚一出发,长安的大食暗探就想方设法很快传回了消息,欧麦尔马上命令阿罗那顺派出人手,把大唐使节团杀个片甲不留。只可惜阿罗那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竟然让王玄策跑了,再加上张焕这个‘先知’去了碎叶,最终导致摩揭陀国成为一片废墟,阿罗那顺也被绞死在王宫大门外。
摩揭陀国被灭的消息半个时辰前传到了欧麦尔耳中,他砸了一大堆东西,狠狠地发泄了一番怒气之后,冷静下来马上召集众将领商议下一步的对策。
和所有的伊斯兰教教堂一样,哈里发王宫也使用了标志性的穹窿和开孔,墙壁上雕刻着美丽的各种纹样,显得十分具有韵味,宫门和窗户也都是最常见的尖拱形和多页拱形。宫门外的草坪上竖立着一口巨大的喷泉,喷洒出的片片水雾,在阳光下呈现出道道彩虹。
喷泉左侧的石子小路上,一个身穿华贵的突厥服饰,腰间挎着一柄弯刀的壮年汉子,赫然正是乙毗咄陆败亡后逃到大食的阿史那思赟。
比起当年的意气风发,阿史那思赟憔悴了许多,头发也变成了花白色,不过眼中却增加了浓浓的阴冷之色。来到麦地那之后的第二年,阿史那思赟获得了欧麦尔的信任和需要,被任命为一个万人军团的统兵大将。但是阿史那思赟却每天都在煎熬中渡过,他已经不奢求恢复突厥人的荣光了,只盼望能够借助大食人的手,杀掉背叛乙毗咄陆的图尔坎和那些突厥贵族!在阿史那思赟看来,如果当初图尔坎没有率众投降,碎叶城中的突厥人就不会军心尽丧而全军覆没。更让阿史那思赟痛恨的是,前几年图尔坎竟然生了个孩子,还被立为突厥人的可汗!当时他就发誓,若是有朝一日抓到这母子俩,一定要把她们碎尸万段,以告慰乙毗咄陆在天之灵。
“阿史那将军,你来得很快啊。”阿史那思赟刚走到宫门处,身后就传来一个声音。
“韦立德将军,好久不见了!”阿史那思赟听见声音,回过头挤出笑容行了一礼。
来人名叫内贾德·哈希姆·韦立德,乃是欧麦尔麾下第一大将,手中统领着十五万精锐骑兵。内贾德之父就是大名赫赫的被称为安拉之剑的哈立德·伊本·韦立德,曾经在一次战役中歼灭了大秦五万精锐,迫使耶路撒冷投降,在整个阿拉伯半岛可谓是无人不知。哈立德死后,内贾德对欧麦尔宣誓效忠,继承了其父的衣钵,掌控着大食最精锐的黑鹰军团,因此阿史那思赟即使变得十分阴冷,面对此人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内贾德走到阿史那思赟身前停下脚步,微笑着问道:“阿史那将军,你对眼前的局势有何看法?”
阿史那思赟沉吟一会道:“速速灭掉波斯,然后大军东进和在西域大唐决战!”
内贾德笑容不减:“为何一定要在西域决战?若是在天竺决战,离我大食境内更近,岂不更有利于我军?”
“不然!”阿史那思赟断然摇头,“若是在天竺境内决战,唐军会毫无顾忌,而在西域则不然!大将军也知道,自从典合城的棉花纺织崛起之后,每年给大唐朝廷缴纳的赋税多达数亿贞观宝钞,而且西域各地都是棉花种植,大唐人绝对不可能放弃任何一座城池,必然会束手束脚。我们却无所顾忌,可以随意烧杀抢掠,调动大唐的主力军队四处救援,然后在有利的时机进行决战。”
内贾德眼中精光一闪,笑道:“我记得大唐人有一句话叫想打老鼠却怕打碎了珍贵的瓷瓶,似乎就是这个意思吧?”
阿史那思赟点头道:“没错!那个词叫投鼠忌器!”
“哈哈,大唐人那一套你倒是学得很好,不过有个屁用!走吧,等下见到哈里发,你就提出这个意见吧,本将军会支持你的。”内贾德轻率地拍了下阿史那思赟的肩膀,率先大步向里走去。
阿史那思赟眼中羞辱之色一闪,也跟在后面走了进去。
第三百七十二章内贾德的建议
阿史那思赟跟在内贾德身后两步开外,一边快步走进大门,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低声闲聊着。一进入王宫大门,里面的戒备顿时森严起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站立着身穿黑色盔甲的精悍侍卫,即便是见到内贾德进来,这些人依旧按住兵器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自从去年遇刺重伤之后,欧麦尔就清洗了一大批反对自己的贵族,王宫内的侍卫也全部换上了自己的亲信人手,而且自那以后再没有踏出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