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节(3/3)
义慈王颓然道:“军政大权都掌握于你手,这件事你自己做主就是。”
扶余风面色平淡,轻声道:“儿臣有两手打算!其一,派人向大唐皇帝请降,不管付出多少代价,只要能保住宗庙社稷就好;其二,若是事有不济,儿臣准备迁往倭国!”
“王太子准备迁往倭国?此事万万不可!”不等义慈王说话,刚才离去的赞善和尚忽然出现在楼梯处,缓缓走了下来。
第二百六十九章百济内乱(下)
李唐自诩为道教始祖老子的后人,立国之后十分崇尚道教,武德年间和贞观初年都曾经压制过佛教发展,大肆鼓励道教发扬光大。在随后的十几年间,以袁天罡为首的道教领袖名声鹊起,全面压制住了佛教,只是碍于佛教根深蒂固,袁天罡并不敢贸然向佛教开战。上次在微明道观和张焕密谈的时候,袁天罡抛出大总持寺僧人多行不法之事,其实就有做出试探的意思。可惜那件事牵扯到很多女子的名节,辩机虽然被张焕逼迫去了吐蕃做暗探,参与的和尚也都被斩首,不过因为李世民的压制事情并没闹大。
赞赏和尚本是大唐关内道人,自小在当地寺庙出家,三十几岁就做了主持,后来和当地的道观争斗失败,差点惹上人命官司,无奈之下离乡背井来到了百济。赞善来到百济之后运气不错,机缘巧之下遇见了崇尚佛事的扶余璋,凭借着道貌岸然的扮相以及口灿莲花的本事,赞善和尚很快得到了扶余璋的信任,而且还和当时的王太子、现在的义慈王关系匪浅,很快就成为了百济最大佛寺弥勒寺的主持。义慈王登基之后,很多重要国事都会和赞善讨论商议,对其的信任程度在百济国内可谓是独一无二。
这些年依仗着两代百济王的信任,弥勒寺吞并积累了大量钱财和地产,已经成了百济佛教界第一势力,对赞善和尚来说,这世上再没有比百济更好的地方了。再者赞善已经从好几个倭国人口中得知,倭国的孝德天皇对佛教很冷淡,要是义慈王听了扶余风的话,到时候肯定要让自己也陪同前往,如此一来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岂不是鸡飞蛋打?更重要的是一旦去了倭国,自己的身份地位都会大大下降,像在百济这样呼风唤雨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赞善无论如何都要阻止扶余风这个提议。
扶余风本来就对赞赏和尚深恶痛绝,此时见到他出言反对自己,顿时心头大怒,勃然起身指着赞善喝道:“本王子在和父王讨论国事,你这和尚竟然胡乱插嘴,当真不知死活了吗?”说完右手握住刀柄,杀气腾腾的瞪着赞善。
听得扶余风语气强烈,竟然直接出言威胁,义慈王和赞善都有些发懵。义慈王是没想到这个儿子这么不给自己面子,明知道自己笃信佛事,却对‘赞善高僧’这般无礼。赞善则是根本没想到,凭借自己和百济王以及一些大贵族的良好关系,扶余风竟然敢明目张胆的威胁自己!
“胡说八道!”义慈王回过神来怒喝一声,“风儿,赞善法师乃是得道高僧,历来受人敬仰,就连本王也十分敬重,你安敢如此无礼!还不向法师赔礼道歉!”
扶余风冷哼一声,丝毫没有道歉的意思。义慈王勃然大怒,豁然站起身来,指着扶余风就要责骂。
这时赞善微微一笑道:“大王不必恼怒,王太子殿下年轻气盛,说话语气冲了点,贫僧自然不放在心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