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节(1/2)
看本官这记性!刚向孔大人要来的好茶,竟然忘在桌上了。”
“可要小人帮大人去取?”
“不必了,本官自己去取,你等的职责是守住这道门,本官岂能为了这种小事让你们擅离职守?”
“大人真是严于利己。”
崔康笑着勉励了几句,从容的走回房间。到了自己桌前,借着身子挡住那几个军士视线的时机,迅速抽出张焕的试卷放在袖中,再若无其事的将茶叶拿在手上走了出去。
到了门口,崔康一脸严肃道:“尔等可要仔细看守,切记不可走了水,忙过这两天之后,本官自会为你们请赏!”
“多谢大人体恤!”
崔康点点头,双手负在背后不慌不忙的向自己房间走去。到了房间门口,崔康四下看了看,见周围空无一人,迅速进去关上了门,接着凑近门边竖起耳朵仔细倾听起来。
过了许久,崔康确认没有人在附近,这才从袖中取出张焕的试卷,轻轻地铺在桌上。接着从书柜里取出一个木盒,从里面取出几样东西来,小心翼翼地在张焕的试卷上做起了手脚。
次日一早,利用吃早点的机会,崔康对几个阅卷的吏员低声吩咐了一阵子。回到阅卷的房间时,趁着别人不留意,崔康悄然将张焕的试卷放了回去。
不一会孔颖达走了进来,见众人都到了,满意的点点头道:“诸位,老夫先了解一下,最后入选的试卷有多少份?”
崔康赶紧拿起纸笔,统计了一番之后,确认是二百八十九份。其中进士科试卷共计一百零三份,剩下的则都是明经科。
孔颖达道:“今日就要将中举名单呈报皇上,因此酉时之前一定要完成阅卷。崔侍郎,请你协助老夫完成这最后的任务吧。”
崔康躬身道:“下官自当全力以赴!”
报考明经科的大多数都是寒门学子,再加上崔康的刻意安排,明经科最终入选的一百八十六份试卷中,有一百六十余人都出身寒门学子之手。
孔颖达不算太重视明经科,不过仍然认认真真的筛选。因此时的试卷并未实行糊名制,所以考生的姓名籍贯都赫然在目。孔颖达见入选的大都是寒门学子,心里十分惊讶,忍不住就询问起了崔康。
崔康笑道:“回孔大人,其实这件事情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家境的关系,寒门学子很难得到名师的教导,又缺乏大量书籍,很多家贫的学子不得已专攻明经科,毕竟明经科只需要好记性就行,不比进士科需要作试帖诗和策问,难度较大。再者说了,家境好的学子们,也大都报考了进士科。下官就事论事,并没有丝毫看不起寒门学子的意思,还望孔大人不要见怪。”
孔颖达点点头:“你所说都是实话,老夫为何见怪。皇上在各地举办官学,鼓励寒门学子进学,可惜因为书籍印制过于困难,成果很是一般,令人叹息!”
孔颖达花了足足俩个多时辰,才将百多份试卷全部看完。然后在崔康的协助之下,筛选出了其中最好的四十份来,仔细记录在案,这四十个人也就是本次明经科的进士名单了。
轮到筛选进士科试卷时,崔康忽然道:“孔大人,关于进士科试卷,下官有件事要禀报大人。”
孔颖达一怔:“何事?”
“进士科试卷里面,有一份下官拿不定主意,还请孔大人把把关。”
孔颖达十分惊奇:“什么人的试卷?”
崔康道:“叶大人,韩大人,赵大人,还是你们来说吧。”
崔康招呼的这几人,正是刚才吃早点时,崔康吩咐过的那几人,也都是这次阅卷的主要官吏。
“孔大人,下官等人发现了一个人的试卷,试卷中试帖诗乃是绝顶佳作,不过策问却有些问题。因那人身份特殊,下官等人拿不定主意,因此才请孔大人决断。”
孔颖达皱眉道:“是何人的试卷?”
“江都张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