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1/2)
知情的几人都面带微笑,妙玉轻轻捏了捏张焕的衣角,示意他赶紧说话。
张焕走到曹宪身前,大礼参拜:“学生张焕,见过恩师。”曹宪这次帮了自己大忙,叫声恩师也理所当然。
曹宪放声大笑,扶起张焕仔细打量,越看越觉得顺眼。
来跃率先笑道:“恭喜老师,得一才华横溢的弟子。”
王钰和赵夫子也跟着道贺,众学子虽然妒忌,也赶紧齐声道贺。
曹宪笑道:“临老了,却收了个好弟子。来人,上酒席。”
曹府管家早有准备,马上传了话过去,不一会儿几家酒楼就流水般上起了酒菜。邵伯湖最著名的就是银鱼,不亚于太湖银鱼。此鱼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肉质细腻鲜美,张焕还是第一次吃这种鱼。千余年后,银鱼数量极其稀少,价格高昂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
席间众人相继向曹宪敬酒,张焕也借花献佛敬了三杯酒。张焕和来阶关系不错,不过今天还是第一次和来跃交谈。因曹宪的关系,来跃对他十分客气亲热,语气中颇有提携之意。酒过三巡,妙玉也起身献了一曲舞,自然引得满场彩声。
散场后,曹宪带着张焕同车而行。
“叔珩,对于诗词,可还有其他看法?”马车内,曹宪沉声询问。
张焕点点头:“确实还有点别的看法。学生认为,诗和词地位各有千秋。《礼记》曾说过,‘诗,言其志也。’《尚书》里也有同样的话,诗的作用就是反映世间万物以及抒发感情,其目的在于教益。和词比起来,诗出身就高贵许多,因而在大多数人心中,诗的低位自然高了很多。”
“然而学生认为,这种说法其实很不公平。眼下各种词牌,大都是由曲名而来,比如‘西江月’就是教坊司演唱的曲名。因为由来不同,词所表达的意思自然有局限性,不免多了些缠绵悱恻,故而为士林所不屑。但是,如果将词加以引导,让词不再局限于风花雪月,学生认为,词,迟早会如同诗一样,成为一种主流文学。”
曹宪闭目仔细聆听,听完后有些震惊,自家这个学生,竟然真的准备将词发扬光大!好在自己原本对词的看法,就不像大多数士林中人一样排斥。如今见了张焕几首佳作,更是坚信,词,一定会大放异彩。如今张焕又是自己弟子,不妨全力相助一番,也落得个佳话。
“呵呵,叔珩啊,你可知道如此做,有何后果?”
“学生知道!必然遭到各方批判,甚至是攻击。不过学生认为,是金子迟早发光!词,一定会达到和诗同等地位!”
“好个‘是金子迟早发光’!有你这句话,老夫就放心了。不过,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学生明白。”
“你家住城外,十分不便。老夫有一栋小院,很是清净,明日就搬过来吧。”
“这个……”张焕有些犹豫。
曹宪佯怒道:“你既然是我弟子,自然要时常耳提面命于你。那小院离的很近,盏茶功夫就到老夫家里了。”
张焕心中感激,点头答应了。曹宪见他答应了,很是高兴,又询问起了他家中之事,张焕一一作答。不知不觉间,马车已经到达了江都县城外。曹宪要派人送张焕回去,张焕婉言谢绝了。曹宪也不勉强,等到众人告了别,这才和来跃等人一起回了城。
张焕目送众人进了城门,转身上了妙玉的马车。车夫一扬鞭,马车向着张家村而去。马车上,张焕将曹宪送自己小院子的事情告诉了妙玉,妙玉也很高兴,这样一来张焕就不用来回奔走了。
回到家,已经是酉时了。
苗影听到声响,早就跑了出来。见了妙玉,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说笑了一阵,妙玉见时辰不早了,就准备回去。
苗影有些不愿意,“妙玉姐姐,别回去了吧。”
张焕听了这话,不由自主看了一眼妙玉胸前。妙玉被他看得脸色一红,狠狠瞪了他一眼。
妙玉离去后,张焕将明日准备搬家的事告诉了苗影和张世乾。张世乾听说儿子被曹宪收为弟子,还送了小院子,高兴不已,强拉着张焕去焚香禀告亡妻。张焕只好和苗影一起,去从没见过的母亲坟头祭拜了一番。
回来后,张焕才说起让张世乾开店的事,顺带着将妙玉的事情说了。上次妙玉过来,张世乾已经看出了些端倪。如今儿子大了,有了自己主见,张世乾自然不会反对,一口答应过阵子就去提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