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节(2/2)
说到这里,见段祺瑞沉默不语,李想略略提高了声调,继续说道:“二次革命的内战,结果又怎么样呢?国民党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发展壮大了。而北洋军‘剿匪’的结果,险些招致财政破产,这一教训难道还不发人深省吗?”
李想越说越起劲,用词也愈加尖锐:“你们说我们争地盘,争军队,要知道,都是你们‘剿匪’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孙悟空不服气,自己认定是齐天大圣。可你们却连弼马温也不给我们,我们只好扛枪上山了!看起来,逼和打都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和的好。”
这一席话,软中带硬,人情人理,使段祺瑞窘迫异常,无言以对。他只好连连点头:“对!对!还是和的好!兄弟愿为这次和谈尽心效力。”
段祺瑞的反国民党政治观点是极端顽固的,但面对李想既不屈从,又不挑衅的谈论,无言可以对答,只得找句“好话”结束争论算了。
此后,李想由北京返往武汉,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曾说过:“有许多人说皖系破坏谈判,我看很多皖系人物包括段祺瑞在内是动摇的。”
无论李想以上对段祺瑞的判断是否正确,有一点可以肯定,李想对北洋进行统战工作的决心是很大的,不论你对中共的政治态度如何,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开展工作。
不料,这次拜访归来时,正巧与袁世凯狭路相逢。
一见面,袁世凯很客气地问道:“李帅到哪里去了?”
李想也很坦率地告诉他:“刚去看了段祺瑞。”
袁世凯听罢一怔。看得出,他很愕然,也不大高兴。不过,他没有流露出来,只是干笑着连声说道:“好,见见好,见见好!”
在北京,有人指责李想说道,你们国民党“不要另起炉灶”。李想针锋相对地对答:“不要另起炉灶的话我很赞成,但是袁世凯得要管饭,他不管我们的饭,我们不另起炉灶怎么办?”
李想在北京同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中,一是交流了政治见解;二是介绍了国民党的主张;三是了解到了大后方以及国外的实际情况。在此后回武汉时所作的《关于北京谈判》的报告中,他谈到了这方面的感受。李想说:我这次来北京,就深深地感到广大人民热烈地支持我们。他们不满意北洋政府,把希望寄托在我们方面。我又看到许多外国人,其中也有美国人,对我们很热情。……我们在全国、全世界有很多朋友,我们不是孤立的。
总之,李想亲赴北京的谈判,对于一战初期中国社会起到了极大的政治震撼力和影响力,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斗争手段和经济手段所难以达到的。
第六百三十一章影响(二)
李想亲自出马,约“太子爷”袁克定到湖广会馆商谈。
袁克定还是头一次到湖广会馆,才进胡同,就看到几个国民革命军士兵在打扫胡同的落叶,又看到门口站的国民革命军像标枪一样,身上彪悍的味道比大总统精挑细选的侍卫还有彪悍,随一个金鹰卫的身后踏着卵石甬道迤逦进来,见里边正房雕甍插天,飞檐突兀十分壮观,室内却并不侈华,中央大炕下图书琳琅,琴剑瓶炉枕簟屏帷。
自从进湖广会馆所在的这条胡同开始,处处井井有条纤尘不染。袁克定心下暗自掂掇,人说国民革命军最讲纪律,果然收拾得齐整,纪律严明的变态。
因见李想和段祺瑞正专心致志地对弈,便示意宋缺不要说话,只站在一旁观战。
这盘棋已经弈至中盘,段祺瑞是北洋里出名的臭棋篓子,偏偏又嗜好下棋。李想也是一手屎棋,不过看起来比段祺瑞要好一点,段祺瑞的棋已经落了下风,他一手抓着棋子沉吟,笑道:“李大帅,看来你是一步也不肯让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