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理想年代 > 第474节

第474节(4/4)

目录

“禅师。”孙中山先生竟然双手合十还礼,然后就像老朋友一样聊了起来。“是那个上海滩著名的‘地皮大王’吗?”

和尚点点头道:“他还是法租界公董局董事和英美租界工部局董事,是寓沪西人中最显赫的人物之一。这样一个显赫的西人支持革命,支持先生,我们不能不给他这个面子。”

哈同于一八七四年由香港辗转来上海谋生。他先为老沙逊洋行看大门,办事勤快,谨慎、谦让,颇获好评。此后,参与该行鸦片买卖、放高利贷及房地产经营,升为地产部经理,个人积蓄日渐增多。中法战争爆发,上海市面有些混乱,一些洋商纷纷迁往海外发展,人去楼空,房地产价格猛跌。看准这个机会,哈同倾囊而出,以低价购迸今南京东路一带大量房产。不久中法战争结束,中国“不败而败”,洋人又趾高气昂的回来,租界又恢复往日繁华,这些房产价格大增,哈同在上海地位陡升。一八八七年,哈同担任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一bā • jiǔ七年,担任英美租界工部局董事,由此成为寓沪西人中的显赫人物。一九零一年,哈同在南京路开设哈同洋行,注册资本二百万两,经营房地产及进出口贸易。哈同倚仗英、法帝国主义在上海的势力,拉拢清政府官员和北洋军阀,经营房地产。哈同很会经营,他的手法有:置地建房出租,收取高额租金﹔凡租赁店铺房屋者,额外增收大额租金﹔出租土地供房地产开发商建造房屋,契约期满将房屋收归己有,继续出租渔利﹔以抵押贷款循环获利,即以甲地道契向银行抵押贷款购乙地,再以乙地道契向银行抵押贷款购丙地。随着上海逐步开发,地价不断上涨,赢利越来越多。他曾花费六十多万两银子、用四百多万块铁黎木铺设南京路,促使房地产大幅度增值,在上海传为盛事。南京路两旁的大楼、里弄,凡是以“慈”字命名的,如慈淑大楼、慈裕里、慈庆里、慈顺里,都是哈同的产业,成为上海著名的“地皮大王”。民间流传着这祥的歌谣:“哈同,哈同,与众不同。看守门户,省吃俭用﹔攒钱铺路,造福大众。筑路,筑路,财源亨通。”

和尚向孙中山介绍了爱俪园老板哈同的情况,尤其介绍了哈同在上海租界工部局董事会上,力阻将邹容引渡给清政府;在上海光复中,哈同夫妇资助革命军军饷等事迹后,孙中山慨然同意到爱俪园去。

“这个和尚是谁?”李想偷偷的问身边的陈其美。

“金山寺的‘乌目山僧’黄宗仰。”陈其美扶了一下眼镜框,“先生的老朋友了。”

金山寺“乌目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