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节(1/1)
地的步枪三千支,由军装局取出的各种枪械约二千支,收缴陆军中步枪七百支,警察方面的约一千支,巡防营的五、六百支,以及陆军炮营的十八门山炮和马、炮两营的马匹等,几乎都被哥老会几个头目人所占有。于是他们就争着当首领,做大官,其中最积极的要算万炳南和张云山。所以就有了以万炳南位副统领,张云山为兵马都督,吴世昌为副都督;马玉贵为粮饷都督,马福祥为副都督;刘世杰为军令都督,郭胜清为副都督六都督的设置。这样既可以满足他们作大官的欲望和要求,同时在他们相互之间,又形成了一种对等的关系,在互相监督、互相牵掣的情况下,对总的领导来说,就会有很大的便利。果然,六都督发表以后,哥老会方面便形成了四个势力,万炳南、张云山、马玉贵、刘世杰各树一帜,不相为谋。
至于各都督官署,并未具体规定编制,只是由各都督自行安置一些幕僚人员,办理一些例行公事而已。他们的官是大了,但在实际上并不能名副其实地行使职权,如张云山是兵马都督,按其职权范围说,所有的军队都应该归他调遣,但在实际上,他只能调遣与他有关的军队,其他军队就不能调遣。马玉贵的粮饷都督和刘世杰的军令都督,情况也大致相同。在当时设置六都督,本来是一种因人设官的一时权宜的办法,以便借此把哥老会各大头目人稳定下来。的确,这种办法,在团结方面,在息事解纷方面,确实发生了相当大的作用。否则枪杆都掌握在哥老会弟兄手里,万一不幸要打起来的话,那么革命事业和陕局前途就不堪设想了。”
曾高说到这里,李想也能体会同盟会在陕西的尴尬局面,就像同盟会势力在湖北一样的尴尬。
曾高继续侃侃而谈:“副大统领和六都督发表以后,省城内部即稳定下来。但外县只知省城起义,不明真实情况,因之人心浮动,土匪乘机四起,扰害乡里。各县的哥老会,知道他们在省城的头目人起义以后都成了大人物,于是更加有恃无恐,遍设码头,派款勒捐,甚至招兵买马,另组军队。军政府得知这些情况后,决定遴派大员前往安抚。当即仿照过去安抚招讨使的制度,分为东南西北四路,各派一人。东路因钱鼎已先期前往,未再另派。北路则派井勿幕为安抚招讨使,南路是张宝麟,西路是曹位康。人选既定,随行队伍的派遣,却成了一件大感棘手的事情。哥老会所成立的队伍,多不服从调遣,更不愿受同盟会员的指挥;而同盟会方面,当时又没有自己组成的完整部队。”
“打住,”李想听得实在烦了,挥挥手说道:“你就说说,陕西四股势力,谁值得我给与援助?”
“张云山,”曾高不加思索的道,这个问题他在知道李想意图之后就在考虑,“他是个妙人,即想当个‘名将’,又想作个‘清官’,尝模仿铁面无私的包公,在衙署内设置铡刀,在南院门搭台子讲演时,也把铡刀放在台上,表示他是一个威风凛凛的清官。在哥老会中,少数还算认大体、顾大局的人。”
“就让金兆龙去接触张云山,”李想想了一下说,“还是老办法,给与张云山qiāng • zhīdàn • yào的援助,但是必须接受我方派遣的军事观察团,和基层政工人员。”
李想就是用这个办法,迅速的把湖北各地分散的举义部队统合,吸收各地民团补充革命军。算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经验。
李想又补充说道:“命令林铁长率领第二师突进汉中,支援潼关战线。绝不能让赵倜进入陕西一步!告诉林铁长,凡是我革命家路过的地方,就要给我站稳了脚跟!我们不是过路神仙……革命,也少不了一种手段。”
李想霸道的作风非常和李西屏的胃口,他微笑道:“九月底,安康绿营军官千总高庆云联合县署快班头胡云山干起革命来,两人都是哥老会龙头大爷,他们召集了哥弟一千余人,组成六个营,把总兵傅殿奎杀死,把知府丁麟年、知县林扬光监禁起来。听说安康光复之后,汉中镇总兵江朝宗也就弃官逃走了。林铁长大军开过去,汉中自治公所只有表示欢迎的分。”
第二百五十三章再议
“袁世凯是当前国民革命的心腹大患!”李西屏提足了精神,转身,又从架上抽出一份地图,仔细展开了,这是一卷陕西的详细地图,他用手指着说道,“袁世凯狼子野心,与洋人勾结极探,南方议和,北方剿匪,真是好手段。袁世凯乃当世奸雄,当初对黎元洪又打又拉,才打开议和的序幕。而洋人的阴毒心思,大帅了解的比我们更清楚。在看现在北洋军的部署,段祺瑞驻兵信阳,也阻断我们北伐的去路。”
“嗯!”李想说道,“说的是。不过我也不是好惹的……洋人的目的其实非常简单。他们肯允许袁世凯领导下的一个共和国存在,因为它们能同他讨价还价,以政治上的承认及外国借款作为交换条件来承认现状;这样一个安排将不会有损于列强自主的xī • zàng、xīn • jiāng及外蒙,也不会有损于俄国和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地位,也不会有损于列强银行团在中国财政的控制计划。”
“当然!所以袁世凯绝不能当这个大总统。”李西屏说道,“大帅刚才说了,用林铁长为将取道汉中入陕西,天时地利人和俱全,陕西的事用不了多少时日。但陕西事后,大帅用兵何处?是东出关中,还是西北?”
李想想了想说道:“我会去一趟上海,如果可以破坏南北议和,鼓动江浙联军北伐,再有京津同盟居中策应,联合阎锡山,我们就兵出关中,袁世凯也不足为患!”
“大帅英明!”李西屏又激动又钦佩。
曾高忙称赞道,“今日我们也深思过许久,大帅一口便说出来!”
其实李想也是深思了几年,从穿越那一年开始。辛亥之后势态的严重他早就在历史书上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其中繁复的历史隐秘却不太清楚。
怔了好一会儿,李想方道:“但是如果江浙联军的支持,没有同盟会上下的鼓吹,北伐也就成功不了。关键还是要看我这次上海之行的结果,是兵出关中,还是经略西北,全在此一举。”
自从湖北大捷的宣传席卷天南海北之后,南方光复各省要求北伐的声浪是很高的。
远在湖北的李想因为看穿了袁世凯的窃国野心,在机关报《人民日报》大力号召“只有全民族实行国民革命,才是我们的出路”,“必须武装支援山西,支援陕西!”,“将革命进行到底!”李想、黎元洪、曾高、李西屏、林铁长、周吾等湖北革命军将领通电全国请缨北伐。李想、黎元洪等致电南京政府,要求本“御国民革命之旨,实行全国总动员”,全体湖北革命军将士愿奔赴革命前线,奋勇杀敌,将革命进行到底。
此时湖北都督,名义上还是黎元洪。
李想还准备作为湖北代表赴上海与同盟会方面联系,商谈有关湖北革命军开赴陕西担任作战任务的问题,并愿以一部兵力深入敌人后方游击,配合正面战场,“与善于防守之友军配合作战,更能顺利地完成国家给予的使命。”共同北伐,完成革命大业。
在李想的号召下,各省首领、省议院、社会团体、海外华侨,无论是处于什么考虑,也纷纷通电,反对议和,要求北伐。全国人民及海外侨胞纷纷起来,组织各种国民革命救亡团体及组织、战地服务团,捐款生产,慰劳伤员。许多激进的革命将领请缨杀敌,要求挥师荡寇,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
再加上袁世凯在派代表南下议和的同时,便派重兵向北方已宣布dú • lì的山西、陕西两省发动猛攻,力图把北方完全置在他的控制之下。袁世凯命毅军统领、总兵赵倜率部攻占陕西门户潼关,革命军张钫、刘镇华部退华州。次日,北洋第三镇统制曹锟、协统卢永祥又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