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节(1/1)
,其实更关键的是,军心、民心,为我们所用。”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李想突然想起《论持久战》里的这句名言,忍不住感慨万千。
“夏家村和花西镇战斗结束后,村民们欢呼雀跃,汇集两处的村民,当即就有近千多名青年报名参加了革命军……有此热烈的民心,老子也不怕跟袁世凯干到底!”李想现在是底气十足,说话掷地有声。
“我估计孝昌城和孝感大营的北洋军也都搞清楚了情况,很快就会出来增援……”曾高可不觉得到了可以乐观的时候。攻下夏家村的同时,花西等孝昌城周围有力的据点全部被攻克,孝昌已经三孤城一座。
李想却不耐烦的站起身,挥手道:“等宋缺和周吾过来,你便和他们研究打援的办法。我现在,要去慰问战士们……”
“战士们的情绪高昂,也不需要劳动大帅前去慰问,鼓舞士气。”曾高猛的站起身反对,这个大帅随时随地都准备着偷懒,一甩手就做掌柜的,虽然这也是对部下极高的信任,但就是实在是无法让人忍受。“如今的重点,还是商量接下来的战斗计划。接下来的战斗,同样决定我们革命军的命运,作为我们革命军的灵魂,请大帅务必参与讨论。”
老子一个军事论坛的半调子伪军迷,和你们这些军事院校毕业的专业户讨论个神马都是浮云?见鬼去吧!李想在心里嘀咕,脸上却堆满了笑容,拍拍有点激动的曾高肩膀:“你是我的小诸葛,这事情交给你我放心。”说着,话锋一转,“何况你也说我是这支军队的灵魂,我们革命军获得这样的战果,身为他们灵魂的我,更应该去给与他们鼓励和肯定。还有,外头民众这样的挺我们,总该让这些热情的民众见一下我这个灵魂人物,让他们认一认我这一张老脸不是?”
曾高哑口无言。借口,一个漂亮的偷懒借口。
李想潇洒的耸耸肩膀,走到门口又突入转过身来:“此交通破袭战役成果之大小主要是看破坏正大路之程度而定。自古以来,战争都是以歼敌为主,咱们以前的最高的军事目的也都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即使孙子兵法也是将消灭敌人放在第一位的。但是这一次,你们一定要明确地告诉了各个作战区:无论歼灭多少敌人,拔掉多少据点,最终还是要看破路程度来衡量完成任务的好坏。以破路为最终目标的作战!无论大家有多不理解,但是一定要坚决执行。在北洋强敌已经盘踞汉口、孝感的这一特殊的背景下,在我们革命军深入敌后进行作战的独特的环境里,为配合全国革命形式,打击敌人,将破路做为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是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的。因为我们最终的战略意义,是重新鼓起全国革命风潮,将革命进行到底!”
李想想起蒋光头曾经发动他的黄埔学生学习百团大战经验,对于那些在战术上,各战区部队打起仗来,缺乏机动灵活,虽然是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骨干的嫡系部队,他痛心疾首的训斥:“告诉各位一个消灭敌人最有效的战术就是迂回包抄的战术。”
对此,李想作了进一步分析:“我们不仅战术上有迂回包抄,战略上也有迂回包抄,要运用迂回包抄来切断敌人的后方交通,断绝敌人一切接济,使他后路完全断绝,趋于溃灭。”
他说得兴起,不断强调:“运用这个战术,原则上必须注意正面部队与预备队的妥当分派。宁使正面部队少,而要在后方控制充足的预备队。即使我正面被敌军冲破了,而我仍可以机动使用预备队在他的侧背去打败他。”
曾高连连点头,非常的赞同,这本来就是这次战役的主导思想没错。
每一个战役,要有一个响了的口号,这是李想在国产老战争片里学来的,显得部队都特有精气神。为此,李想想了想,震臂一呼道:“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这三不留的口号,就作为总部在战役提出的口号传达给全军。”
“是!”曾高拍的一声敬上军礼,实在觉得这样的口号俗到掉渣,但是又非常和这些丘八的口味。但是可以嚷身性懒惰的李大帅费心思给出这样的指导意见,掰出这样一句口号,已经不能再多做奢望啦……
李想觉得自己太他们的有才啦。自我感觉良好的点点头,突然又是灵机一动,又在“三不留”的创意基础上加上两条创意:“我又有啦!三不留再加两条,不留一个隧道,不留一支电线杆。而变成五,不留,岂不更完美。”
“是!五,不留!”曾高一脑袋的瀑布汗僵在哪里,李大帅还真是要将他的俗气进行到底!曾高已经在心底不断的后悔,不断的阿弥陀佛:李大帅,快快去外头宣慰军心民心吧!您要是再有什么新的创意,搞出个七不留,八不留,他们发布这些命令的参谋部还不更加成为全天下读书人笑话的历史?他这个出自书香名门的参谋长一世污名休想洗得干净。家里的读一辈子圣贤书的老爷子,要是知道他参与发出五,不留的口号,还不罚他跪祖宗牌位跪到死……
李想可不管曾高他们几个参谋一脑袋的瀑布大汗,自顾自的得意洋洋的仰天大笑出门去。
第一百六十章令人屏息的夜晚(一)
宁静的夜晚,随着李想一声令下,横贯鄂省的京汉铁路线,无数颗信号弹冲入夜空,宛如昙花盛开一瞬间的美丽,刹时间,京汉线完全被战火所映红,革命军的大破袭开始了。
担任破袭广水至孝昌路段的是中央纵队,原曾高所指挥的师团。由于李想强留下曾高负责搭建他的草台班子参谋部,中央纵队总指挥的师团司令员就由林铁长担任。林铁长接到从安陆总指挥部发出的作战命令后,立刻召开高干会议,宣示此次的作战任务,就立即指挥部队从驻扎的随县向西部作战地区进发。
林铁长仰望夜空灿烂的烟火,这正是发起总攻的讯号。寒冬的冷风吹在脸上,冷若刺骨,但是热血却在这一瞬间沸腾如潮。为了这一刻的到来,似乎已经等待很久很久……
当汉口陷落的时候,当武昌求和的时候,他几乎对革命的前途都绝望了,他几乎对革命的热情都冷却了……那黑沉沉的乌云又再次笼罩在中华大地,只让人觉得郁气如潮,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这样半途而废?
就在革命之气跌入谷底,是李帅,再次让他们看到希望,再次点燃他们的热血。
只要我革命党人有一人心不死,大革命万无半途而废之道理!
今夜,将革命进行到底!
关注着壮怀激烈的战场,思绪直飞霄汉。
从随县跨过京汉铁路到广水也不过不过几百里路,这几百里路对于这个年代,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讲算不了什么。林铁长带领革命军,这些在湖北土生土长的子弟兵,一天一夜走两百里,昼伏夜行时一个晚上赶八十里路都是常事。在国产老电影里,解放军的两条泥腿子追赶瓜民党的装甲胶底轮胎,绝对不是电影的艺术夸张。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国人,有一种百年后浮躁的国人无法想象的坚忍意志,能做出让世界震惊的奇迹。这些李想当初不可思议的东西,林铁长确实家常便饭一样的平常。
但这次行军却有些特殊。为了不打草惊蛇,必须隐蔽地前进,不能让敌人有所察觉。而这次的秘密行军,使林铁长感到不可思议。正是李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的民心所致,奇迹般的完成隐蔽行军的困难。
革命根据地内的军民全部都发动起来了,有做饭的,有照顾病号的,更大的任务则是替革命军封锁消息。沿路革命军只要一进到村子里,村子里的父老们立刻就在的各个路口马上就派上岗哨,严格盘查进出人员,对可疑分子进行严密地监视,有时借口问一些问题,和他们“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