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节(1/1)
命领域的声望,使黎元洪的心底还是有一丝微微的不安。黎元洪偷眼看了一下孙武,孙武的脸色有些阴沉。还好,在武昌革命派系当中还有这样一个私心极重的人物。蒋翊武同是湖北革命军中两巨头,就是被他极力排挤。许多武昌革命党人都是被他挤出权力中心,剩下黎元洪许多麻烦。
孙武的视线不断落在几个最支持黄兴的人身上,片刻后乃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不紧不慢地说:“今天这次会议,是在武胜关失陷的情况下召开的。武胜关乃湖北门户,对湖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次会议上,我们要请大家讨论如何把今后的仗打下去的事。先请黄先生讲一下汉口的情况。”
会场是一片热烈的掌声,有的士兵是第一次看到这个久负盛名的革命人物的风采,使劲地鼓掌。黄兴要来武汉的消息,早就传遍,这次过江匆忙,好多士兵和革命党人还没有见过他的面。传说中那个桀骜不驯的李大帅,竟然就因为黄兴的到来而退出了汉口。
黄兴脸上有笑意,却没有得意。多年的革命生涯,使他的气度更加的内敛。他还是穿那一件黄呢大衣,威武高大的身体向大家深一鞠躬,然后开始讲话:“我们把汉口的形势看得太悲观,也不能把汉口的形势看得太乐观。租界是被我们收回了,洋人的军舰是被我们击沉。为此,汉口革命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仁济医院,中西医院还躺满了重伤的患者,这些患者有可能就终生残废,轻伤的更是不计其数。汉口革命军历经数次大战,每战必亮白刃,每战必杀敌片甲不留。汉口革命军士多为舍生忘死,不唯强敌之猛士。以命酬国,以身殉志,此乃我革命军之精神耳。”
一片热烈的掌声响起。
掌声慢慢落下,黄兴满意的点点头,才继续道:“洋人不会就这么罢休,但是我们也不能迫于洋人的压力,便把李想等革命功臣交于洋人处置。这无益与满清朝庭的卖国行径。”黄兴此意,就是先前对黎元洪提议的否定。无论如何,黎元洪和宋教仁出于什么样的政治目的考虑,他都不会容许卖了李想,这无益与卖国的行径,同盟会承担不起。他继续道,“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全国革命力量凝聚成一股绳,一定可以推翻满清政府,措败洋人帝国主义,霸权主义。”
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叫好欢呼此起彼伏。
“去了一趟汉口,也学会了李想喊口号的把戏。”孙武在心中嘀咕,现在该他讲话了,黄兴退下,他上前,“克强兄的分析,非常客观。现在武胜关落入北洋军手里,湖北防务吃紧,各路大军即将开赴前线。其中以李想一路军容最盛,为革命建功亦最多,本应该任命他为前线总司令官,但是他还太年轻,革命资历又太浅,各路军统不服他统帅的多,容易造成指挥混乱,急需要一位资历和能力齐全的统帅,统领各路大军。克强兄是革命领袖,还是革命党人中军事大家,实在是最适合这个职位不过了。我建议,由黎都督委黄克强为前线总司令。以他的威望和军事才干,一定能打败冯国璋,击退北洋军。”
黎元洪得意笑了,本是要吴兆麟提出这个意见,后来考虑孙武更适合,而且现在看来孙武干得却是比吴兆麟要好。
“好!”胡瑞霖一般议员齐声赞成,汤化龙自然也跟他们通过气。胡瑞霖进一步拍个无声无息的马屁,“黄先生一代名将,黎都督老成主帅,黎,黄携手,再加上可用之士气,北洋军虽强,也可抵档得住。”
士兵们有的赞成,有的不置可否。
蒋翊武冷眼看着孙武,他们意图太明显不过,他大声说道,“黄先生是海内属目的革命巨魁,孙文先生的亲密战友。他和宋教仁先生来鄂,是受我们革命党人之请来鄂主持大计,推动全国革命的。汉阳战场,可另挥人选。现在应该推他做两湖大都督,统筹全局。”
黄中垲说:“两湖大都督一职,关系到湖南方面,此事可从缓。”
蒋翊武寸步不让:“湖南焦达锋,对黄先生十分拥护,只须一纸电文,就可得到承认!”
孙武见蒋翊武还被蒙在鼓里,心头不免好笑:“湖南都督,已经易人,现在是谭延凯了!”
与会者一阵惊愕,纷纷询问易人究竟。这个历史上八日都督,因为李想的穿越,变成了六日都督。如此快速的变化,知道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如果当初李想以一个中下级军官,霸占着武昌,很有可能成为焦达峰,陈作新第二。
孙武已知焦达锋,阵作新为叛军所杀,叛军拥议长谭延凯就任都督。但他故意不说这后一层,只说:“易督之因,还不清楚,但谭都督已来电通知易人之事。故两湖大都督的事,刚才议长的话不无道理,还是暂时从缓的好。”
会场上一阵混乱。宋教仁一直没有开腔,多年的历练,他变得更加成熟和老练了。他已经看出,催促黄兴的过江作战,是黎,孙安排好了的圈套。黄兴对武汉革命寸功未建,硬要他居于黎元洪之上,按照他平日厚道的秉姓,他肯定不干。现在孙武又极力把他推上前线总司令的位置,就是为了把革命党人置于黎元洪一派旧式军人之下,以达到他拥黎以自重的目的。现在,孙武的算盘已经顺理成章,硬要在今天的会上解决领导权的问题,必然引起军政府内部颇大的争议,于大局不利,黄兴也不会干。怎么办呢?
此时今天早上从上海来的李书诚开口,“我是从北京绕道到上海之后再来武汉的。现在北方的形势,大有可为。绶卿在石家庄不久就要有所动作。”
李书诚当年随吴禄贞在武汉军中呆过一段时间,好多人都还认识他。吴禄贞还有个称号,楚汉三杰之一。黄兴,吴禄贞,孙武,走到今天,革命还没有成功,却已经各有心思。当年三人在岳阳楼指点江山,畅谈革命。今日,有还有几人记得当日的光景。
李书诚继续说:“那时我正在他处,为他筹划一些事。但刚有头绪时,载涛突然调我进京,令我和黄郛赴南方执行任务。黄郛也是革命同志。我们到了上海,他便找到陈其美,现在他正在帮助他攻打上海,陈其美叫我来汉了解情况。现在各省形势很好,起义如雨后春笋一样。陈其美对我说,等上海攻下之后,就要进兵南京,那时候还要派人来请黄克强同志去主持大计呢!所以,武汉如能早定大计,建立革命中心,那武汉革命党人对于全国革命的贡献就更大了!”
孙武和黎元洪都是一脸外露的凝重,黄兴在全国革命党人中的威望实在是不可抗拒的,想要借他东风的人多得事。现在还真不能把黄兴得罪,要是他负气一走了之,李想肯定是一个回马枪,到时候赖在汉口赶不走。到手的钱包又丢了。
孙武的脑门都冒出细密的冷汗,这一着急,却急出一份急智,急道:“既如此说,那就在今天拥克强兄为湖北都督。两湖大都督的事,今后再派人去湖南慢慢商议。”
黎元洪胖脸一哆嗦,脑子也是点专,立刻明白孙武的企图,也马上表示,“黎某早有退意,有克强在此,我甘当退让。”
厚道的黄兴还真看不出他们是以退为进,到有些急了,“不行!不行!战争如此紧迫,黎都督怎么能退下来呢?还是以前线的战局为重,以大局为重。”
黄中垲瞄了一眼脸色大变宋教仁,亦是符合,“黎都督投效革命,全国军界震动很大。就说在我们武汉,各路带兵的军官,哪一个对黎都督不是很佩服的!黎都督一下来,这个仗就难打了!”
黄兴满脸坚决的说:“不用说了!个人进退,我黄克强素不挂心。只要能为革命尽一份力,我愿马革裹尸沙场!我请求黎都督委我一职,只要能对战局有利就行。”
孙武示意黎元洪赶紧答应,黎元洪却高深不语起来,他赶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