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1/3)
个个现场气宇非凡,一看便知都是场面人物。宋教仁和黄兴也不敢怠慢,赶紧迎上前去。
一群狗仔记者从码头工人之间涌上来,抓着他们两人猛拍。狂闪聚光灯下,使得黄兴和宋教仁出现短暂的不知所措。毕竟作为这样的台面人物,他们还是第一次。
汉口商会总经理蔡辅卿为首,两位协理孙涤甫,宋炜臣,诸位议懂李紫云等。除此之外,还有前任协理刘歆生,刘氏集团在汉口已经是仅次于新成立的新华集团;新成立的新华集团也派有代表前来。冯小戥也侧身其中,他虽然是汉口名副其实的“总理”,可不敢怠慢这里革命前辈,连李想都只感说是孙中山先生的学生,那他们便只是孙中山先生的学生的学生,而宋教仁和黄兴可是孙中山先生的战友。无论如何,面子是给足了他们。
宋教仁看着眼前的场景,虽然黄兴拒绝了黎元洪在武昌时的布置,四处派士兵走马,高举大旗,上书三个大字:“黄兴到!”,也提前通知了汉口政府不要搞欢迎仪式,但是这种小场面更现场汉口政府对他们的重视。而且有这么多的记者来到现场,对宋教仁这些洋派人物而言,可比武昌城里的排场规格更高。
黄兴和宋教仁与他们一一握手,随行的汤化龙给他们一一介绍。黄兴和宋教仁两湖活动频繁,但是汉口这些人物,个个都是陌生的面孔。无论少壮的革命派系,还是商界,工界,学界,绅界,他们基本上都不认识。而武昌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基本上都认识,不是老熟人,便是老同志。
宋教仁最后握上李紫云的手,他无名指上镶着鹌鹊蛋大的美丽红宝石,其色娇艳直欲滴血。汉口华商可比海外华商有钱的多,听说李想一开口,李紫云便摔出十万块大洋。宋教仁不免感叹,孙中山就是海外漂泊一年,也未必筹集得到十万大洋。
宋教仁忍不住道:“听说李先生支持革命,一掷十万!”
不过宋教仁也听汤化龙说过,李紫云也因此得以参与李想开发汉口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开发案,所谓钱途不可限量。在汉口刚刚新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此银行是李想政府倾力打造,具有现代中央银行性质,拥有货币的发行权力,为稳定和发展汉口金融,而以李想政府和新华财团为信用建设的银行。李紫云夺得工商银行百分之五的股份认购权,可是工商银行第三大私人股东。
宋教仁后面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是李紫云是何等人物,还听不出他的弦外之音?
蔡辅卿等人也是似笑非笑的看着李紫云,看他又要如何作答。同盟会的架势,一看便知道是来接收李想的地盘。汉口排洋事件可是已经发生的一场战争,即使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已经签了投降书,万国商会会长盘思已经签了通商协议,这场战争也不会这样结束。长江入海口出了洋人商船之外,华人的商船是出不去的。李想是无论如何,也只有退出汉口,洋人才有可能妥协,李紫云先前的注是压早了。
李紫云先是大笑一声,方道:“只不过为中国革命贡献一点微薄之力,不值得宋先生单独夸奖。身为一个中国人,这是我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李紫云把假话说到这里,一眼瞄过去,看到他们一个个轻蔑的眼神,果然是没人相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