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1/2)
当杨兴带着肖成源等人来到他面前,告诉可以通过新的嫁接技术,增加桑叶产量,可以通过发展蚕桑,来振兴川北经济的时候,邓孝可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经过密商,由邓孝可确定由顺庆府每年省吃俭用,投入30万大洋,作为发展蚕业的专项资金。
决定在顺庆成立蚕业技术职业学校,聘请各地蚕业技术人才,担任老师,培养各地蚕业技术人才。
下令在顺庆各地成立蚕务局,建立苗圃,兴建蚕房,制备蚕具,举办培训班,教习养蚕技术。
决定由杨兴组织当地乡绅,主办此事,决定兴办嘉陵江丝绸厂。
于是,杨兴连夜再次完善顺庆蚕业振兴战略规划,在完成后,经过讨论后,确定加以推广。
这天一早,伍非百、肖成源带着几个身上长褂的商人来到顺庆府上,对杨兴说道:“大人,这些都是顺庆的巨贾大户,听说大人有心发展顺庆丝绸业,特点前来见大人。”
简单欢迎之后,杨兴当即将发展意图将大家说明,川北自古以来就是以丝绸而闻名,我们南充也是远近闻名的丝绸城,但是现在已经落后于国内主要城市,已经落后于日本了。
现在已经是工业化时代,我们也不能再如过去那样通过手工业来发展经济,现在需要工业联合。
各位都是丝绸商人,走南跑北,也知道我顺庆丝绸与国内其他丝绸厂的差距,与国外的差距。
在国内各地,早采用热蒸汽缫丝了,但是我们顺庆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缫丝,手工缫丝不但产量低,而且质量也不好,价格远远低于国内兄弟省份价格。
此外,除此之外,那就是我们中国本来就是天朝大国,是世界上公认的丝绸大国,但是丝绸产量,我们全国竟然不到日本的13,小日本是什么东西,其国土面积没有我们整个四川大,凭什么让小日本在丝绸行业赚的钵满满的,而我们则受气受罪。
顺庆府决定引进上百台6绪单捻直缫式,准备开一个大型丝绸厂,用以振兴地方经济。
各位都是地方巨贾大户,应该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努力,故找大家前来,就是为了兴办丝绸厂事宜。
为了发展丝绸业,我已经与邓孝可宣慰使商议,每年将从顺庆府拿出30万大洋作为顺庆发展丝绸的专项资金。
在未来一年,顺庆各县将成立蚕业局,培育蚕房。
为了发展蚕茧业,将在顺庆建立丝绸职业技术学院。
为了发展蚕茧业,将建立嘉陵丝绸厂。
众人一听,过去哪有官员对商人优敬有加,对于商人,不是认为巧取豪夺,就是认为欺行霸市,这个年轻的军政局长竟然想与大家一起办丝绸厂,大家当即就同意了。
杨兴将所要办的丝绸厂规模,投资资金说了以后,这些巨贾大户一听,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该丝绸厂竟然投资额超过100万个大洋,相当于过去六十六万两白银啊,这可是天文数字啊,虽然大家富有,一般人身价有数万,但一听到如此大的投资额,不由得有点怀疑杨兴的诚意。
局长大人是否以兴办丝绸厂的名义,将自己财产矿诳出来,到时再借口巧取豪夺。
杨兴仿佛看穿了大家心思似地,对众人说道:“开办丝绸厂的机器设备,本局长已经将委托英国人购置,不日将运到顺庆,厂房呢,也正在选址兴建,不知大家有何意向投资实业?”
众人一听,虽然有心参加,但害怕被骗,纷纷支吾不语,杨兴知道,这些人要看到厂房建起来后,才可能参加的,正准备端茶送客的时候。
一个三十多岁,穿着西装的中年人站起来,问道:“大人,请问丝绸厂是官办还是商办?”
杨兴摆摆手,示意坐下道:“兴以为轻工业还是以商办为好,大家看洋务运动,办了多少实业,那些官办工厂效益奇差,人浮于事,到现在还没有收回成本。但我们再看广州、上海一些民办实业,效益蛮好嘛。英国有个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家,说市场是一支看不见的手,市场会调控一切的。所以兴以为实业还是民办的好,只要公司合法经营,按章纳税,企业家就是为地方经济作出莫大贡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