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1/2)
有一个好处,这一世应该不会如前世那样对小日本无能为力,至少身边这两位同窗是抗日将军,死后也都被国民政府追认为上将的人物。
如此看来,只要自己努力一把,只要不被挂了,在未来抗日战场上,也可如这两位仁兄般,率部对抗日寇,将铃木那种可恶的日本斩杀。
想到这里,杨兴不由得有点yy了,既然命运如此不公,那么就从头开始吧。依靠残留的记忆,东方回忆起杨兴的身世。
杨兴,生于1893年,四川蓬州人士,自幼聪惠,族人异之,劝其父母,而跟到族里那位老秀才学习四书五经。
但谁料大清朝说变就变,在十一岁的时候,改科举为新学,如此四年四书五经算是白学。
看到年幼的儿子呆在家里,捧着几本四书五经发呆,贫穷的父母不狠心小杨兴学业中断,当即决定损吃简用,将小杨兴送于蓬州中学,学习新学。
孰料天有不择风云,在新学堂学习没有3年,父母相继病故,如此一下失去了生活来源,没有办法,小杨兴也只有准备放弃学业,回家务农。
要知道,在民国时期,十五六岁的男子,成家立业的颇多,虽然小杨兴各门功课俱佳,但是要成就一番事业,难亦。
老师祝定祥不忍这样一个苗子就这样颓废下去,经过多方打听,全国正在练新军,四川总督赵尔丰正在练新军,下面有个陆军小学,如今失去经济来源的杨兴不可能再在蓬州中学学习新学,死马当活马医,富不当兵,如今这个小杨兴已经一无所有,即将成为无产者,那么就出去当兵吧,毕竟当兵也可能混出一个好的前途。
一听祝老师介绍,小杨兴一想也是,不如出去撞撞,看这乱世,当兵也不失一种办法。
当即买了家里田产,千里迢迢来到陌生的成都,报考四川陆军小学。
自古有好男不当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军人地位是很低的,在宋朝,就是大将军狄青也要在脸上刻字的。
凭借数年私塾与新学知识,以及天生好身子,当即被录取了,如此与王铭章等人一起在陆军小学堂里面学习四年。
由于家境贫寒,无依无靠,小杨兴在学校里面非常安分,不像王铭章、李家钰等人今天参加这个会,明天参加那个会,一心放在学习上面,各大军事科目,常常优等。
虽然如此,但因与王铭章、李家钰同一棚的关系,还是成为莫逆。
这几年陆军小学,大家除了关心政治,还有谁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
现在四川已经宣布dú • lì了,成立了以保路运动会长蒲殿俊为大都督,川军将领朱庆澜为副都督的大汉四川军政府。
对于这个军政府,大家都表示万分无奈,有的同学认为这完全是妥协的产物。实际上最先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是伟大的四川人民,虽然在前世大家一致将中国首义城市为武昌,但是,此时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的学员都认为是川人打响反对满清腐朽统治的第一枪。
在清朝末年,朝廷最先鼓励各省修铁路,以发展新政。
但是,由于修铁路需要大量金钱,再加上帝国主义看到修铁路以及随后所带来的巨大好处,与满清官员勾结,决定将各省自办铁路国有化,随后再专卖给洋人,如此修铁路不但不会为满清朝廷带来任何经济方面压力,更为重要的,在专卖铁路给洋人的时候,有太多太多灰色收入。于是,满清朝廷不顾各省反对,不顾革命运动的威胁,强制将各省官办铁路转为铁路。
要知道,其时川省为修筑铁路已经投入近千万两白银,于是在蒲殿俊、张澜、罗纶等四川名士组织下,各地成立保路分会,开展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川督赵尔丰一见平日温和的川人竟然胆敢公然对抗朝廷,当即将保路领袖蒲殿俊、张澜、罗纶等人逮捕,准备杀害的时候,川人不畏赵尔丰的淫威,商人纷纷罢市,或到赵尔丰总督衙门请愿。
赵尔丰见状,悍然下令军警向手无寸铁的川人开枪射击,当场打死30余人,造成轰动全国的成都惨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