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节(3/3)
赵平很少有时间如今夜这般从深层来剖析自己,剖析自己的思想。这么多年来,赵平的行事几乎全是身不由己,并没有那件事是出自自己的本心。
小时侯的习武、读书,长大之后又不得不参与对鲜卑的战争,又陷入并州的内战之中。等将并州的世家清除后,赵平发现自己更不得安宁,分崩离析的后汉王朝给了并州的一干官员无限遐想的空间。毕竟能够建立不世功业是这个时代那些文人、将军的一贯目标!
这么多年来,真正符合赵平本心的事情,便只有黄龙六年的那次游历,虽然行程匆匆,而最终游历也演变成了一场场战斗,不过赵平仍觉得那是自己人生中难得的一次经历。
如今考虑自己到底该走向何处的问题显然已经晚了。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即便是赵平放弃,他手下的那些人也不允许他放弃!因此,只有坚定的沿着这条路坚定的走下去。
一阵略带湿意的冷风吹过,本来群星繁耀的夜空突然之间便被阴云笼罩,赵平抬头看了看漆黑如墨的天空,叹了口气,喃喃的说道:“要下雨了!”
不大工夫,施义手中拿着一件蓑衣来到城关上,在赵平身边低声说道:“姑爷,要下雨了,您还是回去吧。”
赵平接过施义手中的蓑衣,说了句“小心戒备!”后便往回走去。
雁门作为纯军事要塞,只有每天的巳时到未时之间才会开放,让汇集于此的诸多客商、商队通行。每天未时已过,便会将未曾过关的商队迁到城外,如此一来虽然颇有些劳民伤财的味道,但比起雁门关的安全,其它的都不是问题!
雁门关毕竟是军事重镇,而非商路。不过是并州政府为了鼓励商业,而做出的让步罢了。因此,众多的客商虽然对此颇有非议,但却没有一个敢带头提出抗议。毕竟每天能够开放城门三个时辰便已经是并州方面最大的让步了。
看着白天喧嚣的城关在夜晚已经变得肃杀、幽寂,赵平长长的叹了口气。等到北魏败亡之后,这里的繁华便会不再!而那些依靠与北魏贸易为生的商人也将受到极大的冲击,到时候恐怕会断绝许多人的财路吧?毕竟中原的货物在北魏极为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