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3/3)
正行走间,遇上了郑行等一行人,原来在城中采买的郑行等人忽然听人议论,说是城守大人出城剿匪去了。郑行等人大惊,也顾不上买东西,急匆匆的便往外赶。待看到被生擒的姜志德,以及那一众垂头丧气的士兵,郑行等人这才放下心来。
自众人口中了解到具体情况的郑行不由大为懊恼,对自己错过了一展所学的好机会大感可惜,便将火气发泄在了不会挑时辰的姜志德身上。围着姜志德转了几圈,正在考虑如何整治他的郑行忽然发现姜志德身上的铠甲很是醒目,但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实在缺乏,因此只好请教赵平。
“《释名·释兵》曰:‘铠,坚重之言也,或谓之甲。’此言甲之由来。周以前,多为皮甲,至春秋战国之交,皮甲发展达到鼎盛,集大成之作莫过于‘札甲’,由表面涂漆的皮片编缀而成,初时甲片多为大块长方之形。及至秦代,甲片日趋细小。便是如今,军中仍多以札甲为主,不过材质有所不同耳,重要之处多用铁甲编缀。”
“及汉时,冶铁技术发展迅速,铁甲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由于工艺的提高,至我朝之时,除了继承汉时精致的鱼鳞甲外还产生了明光铠、袖筒铠、两当铠三种精致铠甲。当然这几种铠甲只有品衔高者或重骑兵方能披挂,而重骑兵多披挂袖筒铠。”说着指了指一边垂头丧气的姜志德道:“姜大人此甲名曰‘明光铠’,在我朝只有三品以上将官方能披挂。”
郑裕听完之后,不仅对赵平的博学大为钦佩,口中赞道:“贤弟博学广闻,愚兄佩服!”
赵平连忙逊谢,口称不敢。郑行却被赵平这一通长篇大论弄得有点懵,却不敢多说什么,只是说道:“小弟却是有些明白了,原来这厮还是个大官呢!如此更不能便宜了他!”说着将施义、许彬、郑锐三人叫了,四人聚在一起仔细的商议了起来。
第六十三章前途
赵平也不理他们,只是和凤鹰并排而行,一手轻轻的抚着凤鹰身上如锦缎般光滑的皮毛,一只手抓了一把炒豆,慢慢的与凤鹰喂食。
驯马是件技术活,不仅要耐心,更要诚心,须知马是感觉非常敏锐的动物,若是被他发现丝毫的不豫,再想驯服便是难上加难了,根本就是不可能,因此赵平表现的足够耐心。
郑行等人正在商议如何好好的勒索姜志德一番,忽见一名郑家武士喜滋滋的持了姜志德的长枪来到郑裕、赵平二人面前,恭敬的呈给了郑裕,郑裕对此一窍不通,摇了摇手,示意那名武士递给赵平。
郑行等人不由大感好奇。反正他们所缺的也只是粮草等物,索性也不讨论了,眼巴巴的看着赵平手中的长枪。
看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