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2/2)
“大人放心,相信香江商会一定会帮助官府筹集到足够的粮饷的。”杨绍清保证道。
“香江商会?”
“是的,这是广东最大的商会。家父是该商会的副会长。大人若是还不放心。学生可以修书一份给家里。”杨绍清知道史可法现在负责的江北防务关系着大明的江山所以他打算竭尽全力帮助这个史督师。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季明没想到你手下还真是卧虎藏龙啊。”得到杨绍清这样的保证史可法心喜若狂。
“那里,那里。”沈廷扬也没想到杨绍清会有这么一个身份。怪不得那些同他一起来的广东儒生对他总是言听计从。
“不过,不知从广东走水路到杭州需要多少时间?”定了定神史可法问道。
“这个大约一个月不到吧。”现在是南季风期沈廷扬估摸着算了一下。
“这个两位大人打算让广东的船只在杭州靠岸吗?”杨绍清插嘴到:“可是学生以为在这里更好。”
“上海?”沈廷扬惊讶道。
“是的,大人经过这些日子的勘察。学生发现上海吴淞口吃水较深广东的大船能在此地靠岸。而且这里又是长江入海口。水流较缓船只逆流而上一直能到南京。省时省力。”杨绍清指着地图解释起来。
“恩,祖润说的有理。幸好那里已有一个军港了。那么史督师,我们就开辟吴淞口作为同广东的联系点吧。”沈廷扬点头道。对于吴淞口他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毕竟从小他就是在那里长大的。
“好,就按照季明说的办。”史可法想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杨绍清的提议。虽然隐约间他觉得广东同马士英的关系非比寻常。但为粮饷也不得不这么做了。不过到时候北去的议和使团若是能和清廷达成协议的话。江北的防务无疑可以轻松许多。但是史可法万万没想到一个月后多尔衮在给他的信中彻底同南明政府撕破了脸。
第四节
当身处南京史可法正忙于准备他的江北防线时广东的义勇军也完成了战前的最后一次大整编。到目前为止义勇军共有七个整编师和三支舰队。即王兴的义勇军第一师、游沛龙的义勇军第二师、张家玉的义勇军第三骑兵师、曹天琦的义勇军第四师(由原广东明驻军改编)、梁权可的义勇军第五师(由原广西明驻军以及当地土司部队改编)、李耀斗的义勇军第六师以及姚金的义勇军第七师。托马斯的义勇军第一舰队、李海的义勇军第二舰队、陈奇策的义勇军第三舰队。
并在此基础上组成了三个军团。其中每个步兵师配2个炮兵连。每个骑兵师配1个炮兵连。另外军团直辖三个炮兵连、一个辎重营和三个工兵营。这三个军团分别是:
义勇军第一军团:孙露任军团长。由王兴的义勇军第一师、姚金的义勇军第七师组成。总共7个炮兵连、56门火炮、士兵二万余人。其中30门6磅炮、6门12磅炮、20门榴弹炮。
义勇军第二军团:张家玉任军团长。由张家玉的义勇军第三骑兵师、曹天琦的义勇军第四师和李耀斗的义勇军第六师组成。并分别抽调一师的一个旅和二师的两个团及一个炮兵连到第二军团。一师和二师的空缺由新兵补足。总共9个炮兵连、120门火炮、士兵三万五千余人。其中72门6磅炮,18门12磅炮,30门榴弹炮。
义勇军第三军团:游沛龙任军团长。由游沛龙的义勇军第二师、梁权可的义勇军第五师组成。总共6个炮兵连、42门火炮、士兵二万余人。其中28门6磅炮、4门12磅炮、10门榴弹炮。
义勇军第一舰队:提督托马斯。军舰20艘、火炮800门。水手5200人。
义勇军第二舰队:提督李海。军舰20艘、火炮800门。水手5200人。
义勇军第三舰队:提督陈奇策。军舰80艘、火炮300门。水手8000人。
至此义勇军战斗人员总共十万余人、火炮二千余门、军舰一百二十多艘。不包括李虎在关中地区的游击队。另有预备役、宪兵部队驻守广东广西两地共一万余人。并设立了战时参谋部负责后勤支持及情报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