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命运的抉择 > 第88节

第88节(2/2)

目录

“恩,杨公子能有如此赤子之心。真是让人欣慰啊。不过时间紧迫。过完年就要出发去杭州。”

“是!学生保证完成任务。”杨绍清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当然此时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三个多月后李自成进了北京城。而这个计划也就暂时的搁浅了。

第二十节

盛京——

顺治元年(1644年)元旦的早晨,小皇帝福临早早的就被叫醒了。他今天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堂子”里去祭天和拜祖先。“诣堂子”是女真族特有的风俗,凡是出征或凯旋以及逢年节大事,都要由大汗或皇帝率领诸王、贝勒、大臣等到“堂子”行礼祭天。虽然还有些睡眼朦胧但在母亲的仔细叮咛下小皇帝福临很快就穿戴整齐了。等一切都准备妥当后,他才在叔父多尔衮和侍卫们的族拥下,首次以皇帝的身份去“堂子”拜天和祭祀祖宗。

北方早晨寒冷的北风很快的就让福临清醒了。这个只有六岁的小皇帝偷偷的瞟了身旁的叔父一眼。只见虬髯多须、英气逼人的九皇叔正严肃的站在自己身边。于是福临也不禁挺起胸膛。总有一天我也要像叔父那样成为真正的英雄福临在心中暗暗发誓。

在“诣堂子”结束后,接下来就是接受诸王大臣和外藩使节(蒙古和朝鲜)的朝贺。但今年一年一度的上表祝贺和进献贡物都免了,连例行的集体筵宴也停办了。由于太宗文皇帝皇太极甫于三个多月前驾崩。这都是为了表示朝野思念之情犹深,哀戚之情未减所致。自然不可能在新丧之际为了元旦而大肆铺张。

于是乎,顺治元年的元旦平静而又冷清。当然此时的满清贵族们不会想到三个月后一个千载难逢的变故将使女真族再次席卷中原大地。溶入中原文明之中。

※※※

西安——

大顺朝永昌元年(1644年)元旦的晌午,李自成站在城楼上俯瞰着自己的疆土不禁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话:“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今天李自成正式在西安成立他的新政权,建国大顺,改元永昌,自己也改名为李自“晟”,并且以明朝分封在西安的秦王府为新顺王府。将西安改名为长安并发动大量民夫修整长安城,把城墙加高加厚,壕堑加深加宽,比原来更加壮丽。当然李自成也有这个实力立国称帝。此时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已拥有步兵四十万,骑兵六十万。就象这空中的太阳可谓是如日中天。确实可以与明和清分庭抗礼,鼎足而立了。

就在两年前,朝廷将他的祖茔掘毁,为的是传说他家的祖坟埋在“龙脉”上,将要取代大明江山。因此他在戎马倥偬中一定要回来了解究竟,以便修复原状。于是他召集当地父老集议,精选工役,完全按照原来的地形、地貌和地脉形势,甚至坡坎树木,一切都要恢复原状,不能有半点差错。墓地竣工后,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祀典,才返回延安,并且改延安为天保府,米脂为天保县。也因为如此李自成觉得自己的皇帝梦已经不远了。相信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了。想到这里李自成的嘴角不禁挂起了一丝得意的微笑。

因为他知道做为帝都的北京,每年都要热热闹闹地过元宵节。从正月初八开始燃灯,一直要闹到十八日止,一共十天,九门不闭,灯火通明,金鼓震天,游人如织。而今年的元宵节更是会与往年大大的不同。到时候每天都会有数以百计的民众闹着进城,都说是进京城来“闹元宵”的。而每天进城那么多人到第二天却没几个出城。至于这个原因嘛。也只有到了三个月之后才能揭晓了。

※※※

北京——

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元旦,暮色中原本威严壮观的紫禁城隐约间显得有些凄凉。依照近年来每次遇到拂逆时的惯例,崇祯皇帝屏退了妃子和太监们,沐浴更衣,焚香祝祷,虔诚地请求天上神佛降临乩坛指示国事。

但他的心却不能想他表情那样的平静。今天崇祯皇帝朱由检度过了他这一生中最为糟糕的一个元旦。这天早晨他比平时更早的上朝了。可是除了近身侍卫和太监外,御座旁却只有一个手执金吾的礼官站班。崇祯皇帝立刻下旨鸣钟,开启东西门让百官们马上进来。可等了老半天文武百官仍然不见一个进来。于是崇祯皇帝只好下令先去谒太庙,然后再回来受朝贺。但当司礼监去到长安门外传旨时,发现御驾外出所需的銮舆驾马和仪仗队的一百多匹马都还在御厩中,没准备好。只好把长安门外文武朝臣所骑来的马一齐驱赶到端午门里,打算暂时用以代替循马。但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