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1/2)
。孙露和她的部下们一次又一次的在沙盘上反复演练着当时的情况。讨论着明军与清军在战略上以及战术上的得失。并结合义勇军的特点想出克制满清骑兵的办法。虽然松山之战已经结束有一年了。但这丝毫没有减退义勇军将领们对这场战役的兴趣。特别是对于象王兴这样的广东农民军出身的将领。满清的作战方式是他们从没见识过的。
这天象往常一样,孙露以及义勇军的将领们又聚集在了广州义勇军的指挥所里讨论起了这次的松山之战。
“依我看还是那些老爷兵太没用了。十几万人马打不过人家几万人。要是换上我们义勇军看看那些靼子还敢猖狂嘛!”讨论了半天王兴把指挥棒一扔嚷嚷道。
“其实关宁铁骑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只不过是洪督师没注意靼子会绕道后面攻击。才会让靼子有机可趁。”听到王兴对边军大加批评。卫所军出身的欧怀昊连忙反驳道。
“不,洪督师本来的部署并没有什么错。稳扎稳打确实让清军在一开始连连失利。不过朝廷竟然派了八个总兵来指挥这可是个败招啊。想这八个总兵各持异议,互不相让再加上王朴怯懦无能﹐首先逃走。而明军的补给线也拉得太长了。这些都是明军的死穴啊。”张家玉在一旁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恩,家玉说得没错。职权不明,贸然挺进都是明军失败的原因。不过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补给问题。不仅是这次的松山之战包括之前的广宁之和宁远之战等战役都暴露出了这个问题。打仗打得就是补给啊。说实话战争就是烧钱的玩意儿。”孙露补充道。
“可那些靼子的国力怎么也比不上咱大明啊?”欧怀昊不解的问到。
“这就是所谓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我们送的道理。想想吧。从萨尔浒之战到现在的松山之战。哪次明军不是给清军带去丰盛的礼物啊。满清这叫以战养战。这也是游牧民族做战的一大特点。各位以后可要好好学学。这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啊。”孙露一直觉得满清真的应该封明朝的军队为补给大队。不过说起补给孙露仿佛又想起了什么回过头对着还在与陈邦彦下棋的陈子壮问道:“老师,你不是说大明曾经和朝鲜联手经济封锁过当时的后金么?”自从孙露与陈子壮会面后不久孙露便拜陈子壮为师投于他门下。
“恩,确实有过这事。不过在崇祯九年十二月,皇太极亲率大军侵入朝鲜,围朝鲜国王李宗于南汉城。次年正月,突袭江华岛。当时,朝鲜王妃、两个王子,以及很多大臣及其眷属都转移在此岛避难。朝鲜国王因妻子、儿子及很多大臣已被俘虏,各路援军又被清军打败,于是只好向皇太极献上明朝给的敕印,投降满清了。据说朝鲜王虽然臣服与满清。但李朝上下视清朝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陈子壮解释道。
“哦,看来中朝人民的友谊还真的是牢不可破的啊。”虽然孙露在嘴里感叹着中朝人民的友谊。心里却是另一番打算。朝鲜仍然能和明朝联手那是最好。如若不行的话那就在海上连同朝鲜和满清一同封锁他们的粮道。不过前提是义勇军得要能控制整个东亚海域才行。要想控制整个东亚海域那就必须先收回中国被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占领的土地。于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整在孙露的心中暗暗的规划着。
※※※
“父亲,我们难道就这么坐以待毙吗?”在巴达维亚(雅加达)一间简陋的小木屋里一个十几岁的华人青年向着做在自己面前的老人抗议道。
“福仔你能不能静一静啊。那是荷兰人同马达拉姆人的事同我们华人何干。再说荷兰人封锁海港我们又能到哪儿去呢?”老人皱着眉头安慰着自己的儿子。
“父亲你也该知道一旦荷兰人解除了这次的包围。他们一定不会放过岛上的土人的。当然也不会放过我们这些华人。”福仔拽着拳头说道。多年来在南洋生活的经验让福仔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对红毛夷还这里的土人来说他们这些华人都是不受欢迎的。
“好了福仔,你就乖乖的给我待在这里。哪儿都不许去。”老人也知道自己儿子说的是事实。可是知道又能怎样呢?他们这些人在荷兰人与当地土著的眼里是外来人。在大明朝廷的眼里是他们是天朝的弃民。没人会在乎他们的死活。唯一能做的就是企求上天能保佑他们这些背井离乡出来讨生活的人。
面对父亲的软弱福仔只能无奈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里。待到父亲出去之后他便利索的从窗口爬了出去。径直的跑到了码头。此时在码头上已经有六七个象福仔差不多大的华人小伙子等在那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