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1/1)
露也在搜肠刮肚的回想是否有解决方法。但是孙露沮丧的发现在这方面的知识自己远比不上刘家兄弟和田三娘他们。就在孙露唉声叹气时,刘逢庆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只见他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到:“孙……孙姐儿,那……那纺纱机成了!”
“真的?好小子真有你们的。”听到这消息孙露兴奋的拍着刘逢庆的肩膀。
“是啊,田大姐她们正在船舱里纺纱呢。”
“走,我们去看看。”说着孙露就拉起了刘逢庆直奔船舱走去。
此时船舱里已经挤满了好奇的人们。大家都对眼前这个呼呼直转的纺车啧啧称奇。这里除了田三娘她们之外不少妇女也是纺纱能手。但纺了一辈子的纱从未见过象这种能同时纺12根纱的纺车。况且现在纺出纱又均匀又牢固。经过改良后纺纱机由4根木腿组成,机下有转轴,机上有滑轨,带有12个竖立纺锤。按照刘家兄弟所说还可以加几个纺锤。而原本手摇的纺纱机也被刘家兄弟该装成了脚踏式的了。刘家兄弟想将这纺纱机命名为“孙氏纺纱机”。但被孙露拒绝了。孙露表示她只是开了个头,其他的工作都是大家合力完成的。于是在孙露的坚持下新的纺纱机被命名为“苏女纺车”来纪念田三娘她们对此的贡献。看着田三娘她们眉飞色舞的纺着纱。大家都跨刘家兄弟是鲁班再世。不过刘家兄弟却谦虚的说主意是孙露出的,中间过程中许多问题是田三娘她们解决的自己只是照她们所说的去做罢了。刘逢庆还信誓旦旦的表示下次一定要自己想出个东西做出来。对于这俩兄弟的表现孙露很满意。发明家就是要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志气。只会照着别人的主意做东西的人就算他的技术再高那充其量也只是个的水转大纺车和现在“苏女纺车”制造出更高效率的大型纺纱机来。这样一来到了广东就可以在根据地使用了。刘家兄弟信心十足的接下了这个任务。不过末了孙露对他俩提醒道:“你们两个小鬼可别光顾着琢磨这玩意。课也要来上啊。这次你们也了解了把。要发明一样东西就要有足够知识。知识面不广是很难制造出伟大的发明的。”面对孙露的告戒俩兄弟当下表示一定好好学习总有一天要造出轰动世界的东西。听了刘家兄弟的豪言壮语孙露咋了咋舌头心想:轰动世界的东西?你们俩不会是想发明yuán • zǐ • dàn吧。
纺纱机的改良成功很大程度的鼓舞了孙露的信心。看来在这个世界搞以后的东西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事。有时只要给个方向或给个提醒凭我们祖先的智慧也是能搞出后世那些大发明的。纺纱机的改良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孙露可以开拓棉布贸易了。后世英国人对印度的洋布贸易就是资本主义开拓封建国家市场的典型,因为机器织布成本低廉,导致印度土布失去市场,而洋布则一举打开局面。这个贸易利润相对较低,但十分稳定,是英国印度公司的一大财源。不过从先前田三娘介绍的情况来看,国内市场特别是中原地区的市场由于时局动荡、苛捐杂税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况且面对那些黑心贪官的层层盘剥,孙露并没信心能在短时间里占领国内市场。如果内销不行的话,那就出口吧。想到出口,孙露在心里大致列举了一下现在可以出口的几个国家:一、阿三,学习后世英国人的战略方针。可是现在要去印度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那儿现在可是荷兰人的天下。二、荷兰倒爷,荷兰人可是现在这个世界头号倒爷。这个“海上的马车夫”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毛皮、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兰商船转运,经荷兰商人转手销售。不过这些倒爷可是帮贼爷爷,别生意没做成反而被他们打劫。当然还有西班牙人、英国人、葡萄牙人等。三、倭寇,现在的倭国算得上是座漂浮在海上的银岛。不上去搜刮掉他们的银子就太对不起子孙后代了。况且倭国离中国较近。虽然闭关锁国但和中国还是有生意往来的。不过想到倭国分杯羹不是那么简单的。倭国本土的倭寇就别提了。也先别说荷兰人。光福建的郑芝龙就决不是个省油的灯。回想起前两天和忠叔讨论的海上局势。孙露不得不对郑芝龙刮目相看。以前只知道他儿子郑成功是民族英雄。而他却投降满清。不过没想到他还是这海上的一方霸主。连荷兰人都要让他三分。东南海疆都唯郑芝龙之命是从,海上的船只没有郑氏的令旗,就不能往来tái • wān海峡。不愧是“闽海王”啊!四、高丽,情况同倭国。
在将周围势力分析一遍后,孙露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个世界的海洋还真是龙盘虎踞啊!要想发展自己的商业就必须战胜这些势力。想到自己今后将要面对的那些海上强者们孙露心中竟有一丝跃跃欲试快感。这就是大航海时代吗?强者与强者对话的时代。实力代表一切的时代。逃避决不是自己想要的。只有建立一只强大的舰队才能与列强们抗衡。才能在这海洋上驰骋。面对着滚滚江水孙露暗暗发誓道:“是的!中国的商业需要中国战船的保护!”
在京杭大运河上行驶了十几天后,孙露一行人终于到达了运河的终点——杭州。杭州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赞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北宋词人柳永更是在《望海潮》一词中写道:“东南形腾,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去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但是孙露现在却没时间欣赏这秀丽温馨的西湖风光。
一上岸孙露就跟着忠叔打点起各种后勤事务。先是跟着忠叔筹备粮食,现在船上有两百多口人粮食消耗大得很。虽然当时粮食紧张得很。但靠着忠叔关系再加上杭州又是大城市所以不久也搞到了足够的粮食。孙露还在忠叔的帮助下卖掉了一部分从王集堡带来的货物。并将一部分银两兑换成银票。跟在忠叔后面孙露不但大致了解了这个时代的交易方式还见识了不少江南的富商。对此孙露总是谦虚的跟着忠叔小心翼翼的学习各种事务。而忠叔也觉得这个丫头不但点头知尾,而且谦虚乖巧确实是个可造之才。
在解决完粮食问题后,他们又来到船坞。因为孙露觉得与其租船不如买两条船。但跑了几家船厂后,孙露便觉得失望着很。原来在明朝中国帆船已经小型化了。再加上连年的海禁,孙露要求的那种船是绝对违禁的。可是孙露觉得浙江也算是海寇商人的聚集地之一。怎么会搞不到大型海船呢?还是忠叔的话解答了孙露的疑惑。原来这个时期海上的贸易集团粗略可以分为一许栋兄弟、王直、徐海为代表的江浙皖海商;以洪迪珍、张链、吴平、曾一本、林道乾与林凤为代表的闽广海商;以及郑(芝龙)氏南安安平海商等三大集团。江浙皖海商因为当年王直被朝廷消灭因而从此一蹶不振。再加上这些年朝廷加强了对江浙地区的管理。现在在这儿当然很难弄到大船。不过忠叔也对孙露表示如果孙露真的出得起钱可以在大澳买到她想要的西班牙帆船。孙露想了想最后终于决定在忠叔的帮助下卖了两条普通的商船,只在船首和船尾追加了两门小炮。忠叔认为这样的安排做生意应该可以了。又不是做海盗,没必要追加炮台。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装货物。当然忠叔这么热心的帮助孙露也是有原因的。他从孙露哪儿得了不少的股份。孙露的汉威公司赚得越多他的年底分红当然也越多拉。虽然这样的两条船在孙露看来离自己心目的舰队差了十万八千里。但终归是自己的第一支舰队。于是在一番自我安慰后,孙露给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