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节(1/2)
州设有洋行,唐通怕自己的金银以后不保险,就尽数存到了洋人的洋行里,哪料想那洋人竟是翻脸不认账了,今天挖出来便是唐通在广州存银的凭证……”
“您瞧瞧……这有铁证啊!瞧,这个大宋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是忌讳大明二字,所以故意弄成了大宋……”
“大伙儿都别走!别走!大伙瞧瞧,洋人吞没了唐通的七千万两银子!大伙儿想想,这是我们汉人的血汗银子,怎么能让洋人吞没了……”
“这笔银子是归咱们汉人的,归国家的……大家一定要讨还回来!”
朱清海的嘴皮子功夫十分了得,只可惜白县令是凭铲子发家的人物,这交子是什么玩意!他是一清二楚,摇摇头带着公人捕快就回登封县。
只是那密县的县令大人却是着了魔,他挤进人群里大声叫道:“奉天玉和尚,这件事情得有我一份啊!我身为密县的地方官实在责无旁贷!所以请大和尚把这些物事都先存到咱衙门里!”
白县令暗想道:“哼!你这狗官就等栽个大跟头吧!”
旁边熊捕头笑道:“大人,这交子咱刚才顺手拿了几张过来,能否派上什么用场……”
白县令摇头道:“这交子一文钱都不值!实在是派不上什么用场啊!”
沈越却插嘴道:“大人!刚才那朱清海不是说得头头是道!”
白县令答道:“唐通不过是个总兵而已,他能攒下多少银子啊……七千万两,这是什么数目啊!他一个小总兵若是能攒下这么多银子,哪怕是不吃不睡不发饷,几百年也捞不到啊!”
熊捕头也是精明能干的人物,他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这唐通若是留下个七万两,甚至是七十万两都成……这七千万两就太多了!”
这七千万两是什么概念啊!徐震这些年虽然呆在虎嘴寨,可是他在江湖上故交多,见识也广,就说出了一件永昌元年的旧事来。
那是太祖皇帝率兵进燕京的时候,前明的国库库空如洗,虽然宫里的内帑尚多,可是崇桢皇帝却不愿拿出来,反下了一道让勋贵、太监、百官报效的圣旨,只是既然崇桢皇帝自己不肯出银子,达官贵人也毫无兴趣。
最后崇桢皇帝密谕周后之父嘉定伯,请嘉定伯一定拿个十二万出来,也好给大伙儿做个榜样。
结果让嘉定伯顶了回来:“老臣哪来这么多银子?”把价钱压到一万两,崇桢皇帝嫌少,一定要周奎拿出二万两来。
结果嘉定伯就向自己女儿求助,周后私下送去五千两,结果嘉定伯头脑精明,总共只报效三千两银子,自己先净赚两千两银子。
勋贵也只有太康伯张国纪报效了两万两,换了个一个月的侯爵玩玩,其余官员捐助不过百八十两而已,崇桢皇帝只能强行摊派,却是毫无效果。
最后他把脑子动到贪官的头上,太监王心银子最多,传闻家中藏银即达三十万两,崇桢皇帝当面叫他慷概报效,结果王之心也说没钱,只报效了一万两,其余的太监不是哭天喊地就是在房前挂个家中困顿房屋出售的牌子,有的干脆把自己家中的古董器具送往市面上出售,装出一副破家纾难之相。
只崇桢皇帝前后也就搜刮了区区二十万两而已,后来闯王进京追赃助饷,那个净赚两千两银子的嘉定伯抄出现银五十三万两,其它贵重物事数十万两,那个自称无钱的王心在顺军的大刑侍候之下,竟是吐出了十五万两银子,家中的贵重物事也有十五万两上下。
只是大顺军将北京的大小官员都抓来追赃助饷,统共也就是搜刮出七千万而已,传言这其中还有三千七百万两的内帑。
只是徐震说得口水乱喷的时候,白县令的脸色却是越来越难看,最后他薄怒道:“徐震……此事讲得甚好,不如讲与苏会办听听如何?”
一听这话,徐震才明白过来,立即顿嘴不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