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节(2/4)
“理论上,氢弹的爆炸当量能够做到无限大。宇宙中,所有恒星都是氢弹,燃烧方式与氢弹的爆炸原理完全一样,都是通过核聚变把物质转化为能量。只是,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把氢弹的爆炸当量做到无限大,因为我们没有可以产生恒星内部高温与高压的手段,无法提供进行持续核聚变的物理环境。普通氢弹,实际上是利用yuán • zǐ • dàn做引信,用yuán • zǐ • dàn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核聚变。即便如此,也无法让氢元素进行聚变反应,所以大部分氢弹所用的聚变原料是重氢与超重氢,即氘与氚。这两种氢的同位素在常态下是气体,为了提高聚变原料的密度,普通氢弹里装填的一般是锂化氘与锂化氚。yuán • zǐ • dàn爆炸后,核心温度与压力会急剧降低,实现聚变的物理环境只能维持几十毫秒,因此在氢弹爆炸时,只有极少一部分聚重氢与超重氢得到利用。”
“这有什么关系呢?”
“更大的爆炸当量,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重氢与超重氢进行聚变反应,也就需要当量更大的yuán • zǐ • dàn,使实现聚变的物理环境维持得更久。问题是,yuán • zǐ • dàn的当量不可能无限大,即便是加强型yuán • zǐ • dàn,当量也在二十万吨以内。”
“也就是说,限制了氢弹的当量。”
科研人员点了点头,说道:“用传统方法,氢弹的当量最多能做到一亿吨,有史以来当量最大的核试验只有五千万吨。”
“那你们是怎么做出这种两亿吨级的核弹头的呢?”
“使用密度更高的聚变材料,使处于点火区,也就是温度与压力具备进行聚变反应的区域内的聚变原料增加,从而达到在不延长点火时间的情况下,把爆炸威力提高到两亿吨级的目的。”
“这……”
“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而且是罗晋勇想出来的。”张小刚替科研人员做了后面的解说。“使用的是金属态的氘与氚。通过这个办法,不但能提高爆炸当量,还能把聚变原料的利用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左右,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核弹头的质量,使其能够用我们现有的手段达到极高的速度。”
“这家伙有多重?”
“算上外壳,不到一百公斤。”
“这么轻!?”
“八十七公斤,正负误差为零点五公斤。”科研人员给出了明确答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