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2/2)
同年初,侍中、守尚书令荀彧上表辞呈,言称年事已高,谋略不当,是以导致赤壁之败,曹操起初不许,后彧言辞恳切,终许之。
荀彧辞官这件事在庙堂之上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世家都认为这是曹操向世家动手的信号,并认为颍川荀家会就此一蹶不振,但曹操很快就让这些世家大跌眼镜,他不但厚赏了荀彧,而且继荀彧之后,荀攸便继任了尚书令,他可是一点也不反对曹操晋封魏公的,并且,陈群、钟繇等与荀家关系密切的人都有封赏。
荀彧辞官导致一大批终于汉帝的官员乱了阵脚,原本他们可是非常期待荀彧可以影响曹操的,如今荀彧激流勇退,便给曹操大肆清理朝堂扫去了最大的障碍,如今的曹操可以说真的是没有掣肘,所以在曹操心中,荀彧真的是最理解他的谋士,至于辞官的荀彧,在曹操眼里跟有官职在身的没什么区别,以曹操的厚脸皮,照样可以去找荀彧聊聊,相处起来反而没有隔阂,就像好朋友一样。
同时曹操在私下里,用承诺以后采取科举制笼络住了以陈家、钟家为首的世家的支持,在曹操看来,科举制比唯才是举令更规范,毕竟唯才是举根本没有一个特定的规定,很容易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而且科举制可以挑选出世家与寒门中都优秀的弟子,对于整个国家,都很有益处。
春三月,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曹操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张鲁据汉中,三月,遣锺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
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纳贾诩间计而破之。
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
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
这一年对曹操来说注定是收获的一年,虽然西征马超时颇有波折,但拥有顶级谋士贾诩在,曹操终究击溃了马超、韩遂,有一些余孽只要派一大将徐徐图之就行了。
对荀彧来说,这绝对是最为清闲的一年,他年初辞官,并亲自担任了颍川书院院长,这颍川书院本就是荀家建立的,让致仕的前尚书令当院长也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唐氏很支持夫君的这个决定,两人更加琴瑟相合。
而对荀粲来说,也是重生到这个似是而非的三国中最重要的一年,因为他成功影响了父亲荀彧,让父亲提前脱离了庙堂之上的是是非非,从而保证了荀家的稳定,同时,他认真揣摩钟繇这个书法大家的字帖,认真练字,既然自己长大后是那个写意风流的魏晋时代,如果没有一手好字的话,真是浪费了自己胸中的那些名句。
第十章青梅林中遇“女侠”
建安十七年春正月,曹操还邺。天子命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马超余众梁兴等屯蓝田,曹操使夏侯渊击平之。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之瘿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
此时已经五岁的荀粲却在钟繇家中,向出征回来的钟繇习字,事实上,荀粲已经具有了钟繇书法形似的这个特征,只因他不仅在醒来时练字,更是在梦境之中刻苦练字,荀粲在书法上的勤奋,与后世的那些大书法家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荀粲始终没有领悟出钟繇书法的精髓,这就意味着他根本无法超越钟繇的书法造诣,然后自创一家,这让荀粲心中很不服气。
荀粲独自一人练字,此时已是阳春三月末,抬起头,望向窗外,却是一片青梅林,树梢上的青梅已经隐约成熟,想起这又酸又甜的青梅,荀粲的口中不由生出了津液,倒是有点望梅止渴的意思。
荀粲不过是个五岁孩童,虽然身体中有着成熟的灵魂,但前世的记忆支离破碎,而身体本能对荀粲的影响很大,他耐心苦练了这么久的字,现在却陷入了瓶颈,这可真让他有点心浮气躁,写字最忌一个“躁”字,于是他决定去采些青梅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