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1/3)
中的老师都为当世鸿儒,况且,为父问你,粲儿这诗才真的与你有关?”
荀顗见父亲发怒,不由挠了挠弟弟的手心,荀粲的嘴角勾出一丝无奈的弧度,这个哥哥啊,还真是机灵,不过爹爹也不过是假装发怒罢了,在荀家,荀彧永远是个慈父,而真正的严母却是唐氏。
荀粲感受到哥哥的小动作,不由用奶声奶气的声音道:“爹爹,真的是哥哥教我作诗的。”
第五章荀顗的抱负
荀彧宠溺的将可爱无比的小荀粲抱在怀中,又摸了摸荀顗的头,只是淡淡道:“你们兄弟二人倒是亲昵。”
陈群在一旁颇为感慨的望着这温馨的一幕,不由感到令君可真的是一位温婉君子,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么细心温柔。
至于《咏鹅》这首诗,荀彧只是微微惊讶之后就心平气和了,这世上的天才太多了,我荀文若的儿子,自然当得,不过诗才终归是小道,看顗儿与粲儿这两个小家伙的聪明劲,倒是希望能得到公达和我的真传。
若是让荀粲知道自己父亲的想法,一定会感叹父亲实在是太淡定了,三岁作诗这样逆天的事情在父亲看来就是小意思,要知道后世的骆宾王七岁将《咏鹅》写出来,那已经很妖孽了啊……
陈群在感叹荀彧慈祥的同时,对荀彧这个幼子荀粲却更加惊讶,那首《咏鹅》虽说并不是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诗歌,但如果知道作这诗之人是一个三岁小儿的话,一定会非常惊叹的,而后陈群又看到荀粲故意帮他的哥哥,这更让陈群感到满意,小小年纪就这样懂事,以后一定是一个才德俱佳之人。
荀彧摸着六子荀顗的头,略微思考了一下,既然顗儿不愿学习书院里那些经史子集,圣人经典,那还不如早点让他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荀彧虽然严于律己,但在教育子女这个方面却显得非常开明,于是他对荀顗道:“顗儿,如今你也颇通事理了,你以后有怎样的打算呢?”
在越战乱的年代,孩子就显得越早熟,若是女子是荀顗这个年纪的话,说不定都已经定下婚约了,荀顗虽然平时看起来无比跳脱,有点顽劣不堪的意思,但却是个极有想法的孩子,这与荀彧那开放式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