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节(2/2)
赵寅英不理会部下的抵触的眼神,踌躇满志地说道。
自从当上指挥使以后,赵寅英从来不曾觉得,自己是如此的血液沸腾,踌躇满志,胸有成竹。他越来越相信,自己的计划是可行的。只要撑住两天,张准就要完蛋了。一旦消灭了张准,论功行赏,他这个鳌山卫指挥使,毫无疑问自然是首功。
宋德钢就是率军前来攻打浮山城的游击将军,目前因为一些小事,被羁绊在莱阳的附近。但是按照他的说法,莱阳那边,都是闻香教的一些虾兵蟹将,他很快就能处理掉,然后会和鳌山卫的卫所军,莱州守备李成栋的战兵,孙之獬的地方团练,在鳌山卫汇合。一切准备妥当,就一起向浮山城进攻。
那个姓韦的同知答应着去了。随后,他带着几个家人,亲自出城,向莱阳方向疾驰而去。送一个信息居然要同知大人亲自出马?那是肯定的。在这个危险的时候,只要有离开鳌山卫城的借口,都是不能放过的。他们对形势的判断,可没有赵寅英那么乐观。
随着赵寅英的命令,鳌山卫的备战工作,乱七八糟的开展起来。原本,按照杨文岳和刘泽清的命令,在这次攻打张准的军事行动中,鳌山卫自己,是要出一千人的。赵寅英自己也答应了。但是,因为是刚刚才从登州府回来,所以,赵寅英还没有来得及组织这一千人。结果,张准就抢先发动了。
没办法,赵寅英只好采取老办法,将自己本身的家丁,还有各个千户的家丁,以及其他军官的武装家丁,都全部集合起来,作为骨干。算一算,这些武装家丁,大概是三百五十人左右。人数虽然少了一点,总算是个安慰。
城内的所有青壮年军户,也都被强行要求,到城头上去驻守,准备抗击张准的进攻。但是,赵寅英对这些军户又不完全放心。他担心这些军户,因为受了张准的蛊惑,会临阵倒戈。因此,他在每五个军户里面,都安插一个家丁,专门负责监视着五个军户,以防止这些军户反水。
结果,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家丁和军户互相对峙,好像是两个仇敌一样。张准还没有到,已经有家丁和军户打起来了。一个家丁和军户打起来,更多的家丁和军户参与进去,最终演变成家丁和军户的全面对抗。家丁和军户的立场,都是坚定的,完全是对立的,谁也不会妥协。
没办法,赵寅英只好取消这样的方法,下令将军户都撤下来。城头上,只留下家丁。他还规定,所有的军户,都不得靠近城墙,不得靠近城门等要害的位置,也不得出现在街道上,家里也不能藏有武器,否则,当做是通敌论处,当场斩首。
然而,只有家丁防备,人数还是少了点。没有军户助阵,怎么看都无法抵挡张准的进攻。赵寅英很快想出了一招,就是将一些军户的孩子,都扣押起来,然后威迫这些军户,拿起武器,和张准对抗。要是这些军户试图反抗,又或者是消极战斗,他们就拿孩子作为威胁。
第218章三十门大炮!!!!
结果,这一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些被抓走孩子的军户,只好无奈的拿起武器,跟着上了城头。在极短的时间里,城头上,就多了上千名的军户。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被杀死,这些军户都很乖,再也不和家丁们对抗了。远远地看过去,守军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看来办法还是比困难多啊!”
“谁说我是废物,你们能想得出这样的办法吗?”
赵寅英为自己临时想出来的高招自豪,情不自禁的有些洋洋得意。抓了上千个孩子,多了上千个守军,这样的招数,以后还可以多多使用。要是抓上几千个孩子,还不得有几千的军户,为自己卖命?他情不自禁的有些后悔,这样高明的做法,怎么之前没想到呢?要是提前想到的话,把城外那些军户的孩子,同样抓进来,城头上的守军,可以超过一万人啊!有一万名的守军,还需要担心张准吗?
为了鼓舞守军的士气,赵寅英难得的穿起了戎装。正三品的卫指挥使大人,行头是相当讲究的。六瓣流金头盔,暗红色的齐腰甲,虎头靴,白虎铜牌,红穗腰刀。在他的身边,还有四个全副武装的家丁。板着脸的卫指挥使大人,绝对是卖相一流的,要是不知道底细的人物,还以为是戚继光将军转世呢。
雄赳赳,气昂昂,赵寅英站在鳌山卫城西门的城楼上,喝令自己的家丁,还有被抓来的军户,上去城墙,严密监视张准的动静。唯一的一门大炮,也被赵寅英下令转移过来。
鳌山卫城有四个城门,东为“镇海”,南曰“安远”,西称“迎恩”,北名“维山”。赵寅英此刻所在的,就是西门“迎恩门”。唯一的一门大炮,也被安设在这里。赵寅英决定,只要张准一出现,他立刻下令开炮,给张准一个下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