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节(3/3)
……
九月初一,张准率军返回浮山城。
途中,张准接到耗子送来的三份情报。
第一份情报,是鞑子退兵了。
从七月份开始,鞑子就在宣府、大同一带,尽情的蹂躏,不断的抢掠人口、牲畜和物资。现在,终于是舍得离开了。至于他们到底抢掠了多少的人口、牲畜和物资,谁也不知道。因为,根本没有明军和他们正面接触过。甚至,连侧面的接触都没有。
一直到确认鞑子撤退了,龟缩在各个城内的明军,才远远的跟在鞑子后面。同时,快速向京师报捷,说自己英勇奋战,消灭了多少多少的鞑子,终于成功的迫使“东虏”撤军。至于崇祯皇帝收到这些捷报,有什么样的表情,那就不得而知了。相信一定会非常的精彩。
第二份情报,是崇祯皇帝重新恢复了监军。
本来,在月初,崇祯皇帝是下令裁撤了监军的,但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重新恢复了监军。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上谕里面也没有明说。不过,只要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出,皇帝陛下是不相信太监之外的任何人。事实上,满朝的文武大臣,值得他信任的也不多。
在这份情报里,张准注意到一个有印象的名字,那就是太监王坤,出任宣府、大同两地的监军。在明末的历史中,王坤还是占据了一定位置的。当初最先弹劾周延儒,迫使周延儒下台,从而使温体仁成功上台的,正是这位王坤。温体仁在内阁,王坤在边地……要说没有一点搞头,鬼都不信。
这两份情报,和张准的关系,都不算很大。他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反贼,国家大事,距离他还是有点遥远了。典型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于第三份情报,本来是和他有关的。可是,仔细的琢磨,好像又和他无关。
耗子送来的第三份情报,有点怪异:
从登州府出发的战兵,在莱阳的附近,和闻香教打起来了。
“闻香教?”
张准自言自语。
无数的疑问,在他的脑海里翻腾。
从白娘子那里,张准了解到了不少有关闻香教的信息。对于闻香教,张准是越来越有兴趣了。不过,这份情报上有关闻香教的消息,还是让张准有些意外,也让他满腹的疑问。
官兵不是要来进攻浮山城吗?怎么半途和闻香教打起来了?
闻香教怎么又突然冒出来了?还半途截了官兵一杠子?
小孩子玩过家家吗?这么热闹?还可以随便加人?
第215章杀向鳌山卫
张准回到浮山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军。
来自灵山卫的优质铁矿石,很快取代了崂山自产的劣质矿石,使得浮山城钢铁的产量,有很大的提升。每天,李奉来等人的钢铁工场,都能出产三百斤左右的钢。其中部分的质量,相当不错,可以用来制造虎贲铳的枪管。优质矿石的到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样的银子,可以换取更多的钢铁。
被张准强行从灵山卫迁徙过来的三百户匠户,也投入到了生产的各个环节。他们的大部分人,都在炼铁炉干活。少部分可靠的人,则被选入了匠作坊。还有部分被调整到了薛知蝶的造船厂。由于这些熟练工匠的加入,虎贲铳的产量,提升了五成以上,每天的产量达到了三十支左右。鹰眼铳的制造数量,也提升到了每天五支。
有了充足的武器装备,张准当然要扩编军队。只要武器足够,人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