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1/2)
量。
只打了十枪,线膛枪就变成了滑膛枪,这样的质量,当然无法量产使用。张准就算要求不高,起码得满足一场战斗的需要吧?加上日常的训练,一根枪管,要是无法准确射击五十次,根本就不能大规模投入使用。二十两银子就算不多,那也是钱啊!
“继续测试!”
张准面无表情地说道。
于是,大家继续给虎贲铳装弹,继续射击。
“砰砰砰!”
枪声不断,硝烟弥漫。
完全看不到子弹到底打在了哪里。张准要测试的,乃是枪管炸膛的几率。对于火枪手来说,炸膛始终是巨大的心理阴影。新手对于火枪本身的恐惧,甚至比对敌人的恐惧还要厉害。别的暂且不说,只要能够较好的解决炸膛的问题,推广使用火枪的阻力,就要减少一半。
令人惊讶的是,这根枪管,居然一直没有炸膛。一直打到了第五十发子弹,枪管依然没有炸膛。从这方面来说,绝对称得上是奇迹。当然,这和米尼式步枪的先进原理有关,膛压大大的减少了,炸膛的可能性自然大幅度降低。最终,枪管在第八十九次射击的时候,才彻底报废了。
后面的测试,对于枪管的性能来说,已经足够。关键是如何保证膛线的质量,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磨平。工匠们一致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个是钢的质量;一个是膛线的深度;一个是米尼弹的工艺。只有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一起努力改善,才能较快的提升枪管的寿命。
从十次到五十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要是能够提升到一百次以上,那就更加完美了。
当然,要是质量更加优秀,枪管寿命达到两百次以上,张准做梦都会笑的。
第94章虎贲铳定型生产
“努力吧!”
张准鼓励所有的工匠。
希望就在眼前,或许只要加一把劲,就能够获得成功。
当然,只能打十次的虎贲铳,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最起码,用来做狙击枪,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百米的距离上,能够精确射击,比鲁密铳还要优秀了。它要是在战场上出现,非得将敌人吓一跳不可。况且,在连续射击五十次以后,虎贲铳居然没有炸膛,战士们在心理上已经完全可以接受。
因此,在获得测试数据以后,工匠们积极改善生产工艺,提升枪管的质量,同时有计划的生产样枪,交给护卫队进行更广泛的测试。匠作坊陆陆续续的生产了十多只,都装备到了护卫队。按照张准的命令,杨子轩的火枪队,专门负责测试虎贲铳,将实际使用中的各种问题,反馈到匠作坊,然后进行改善。
为了尽快的解决枪管的质量问题,张准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匠作坊亲自督工。他早上在军营那边,监督战士们对虎贲铳进行测试,获取测试数据。下午一般都在匠作坊,和大家一起研讨如何提升虎贲铳的质量,同时解决测试中出现的大量细节问题。晚上再回去军营,总结一天的工作。这两点一线的生活,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为了刺激工匠们的积极性,张准同样在工匠里面推行等级制度。工匠的等级同样分为九个级别,同样是实行二进制。大家打造同一个部件,使用相同的技术,做出来的质量越好,工匠的等级就越高。工匠的等级越高,基本工钱就越高。每提升一个等级,基本工钱就能提高五钱银子。比如说,一等工匠每个月只有一两银子的工钱,二等工匠有一两五钱,三等工匠有二两……以此类推,等级最高的九等工匠,每个月的基本工钱,有五两银子。同时,工匠的等级越高,提成的份额越高。综合下来,绝对算得上是高薪了。
经过考核以后,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果然技术比较过硬,最终成为了六等工匠。除了他们两个之外,还有五个五等工匠,他们的技术水平,让张准也比较满意。至于其他人,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同时,为了让工匠们更快的生产出质量过硬的虎贲铳,同时也是为了日后保密的需要。张准将工匠们分成了十三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工序。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管事,如果没有张准的批准,工匠不能轻易换组。
第一个小组,膛线组。
专门负责在切割好形状的钢片上勾勒膛线。
第二个小组,枪管组。
专门负责将刻印好膛线的钢片,卷成枪管。
第三个小组,击发组。
专门研发燧石击发装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