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1/1)
始叫人疯跑,如果你在一个时辰内,能够从这巡检司衙门出发,绕着灵山城跑上一整圈,然后回到这里,基本上,你就算合格了。
这样的选拔标准,余风觉得依照整个时代的人的身体素质,只怕能够达到的不多,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几天选拔出来,这报考盐丁的人中,合格的竟然有七八百人之多,这还不算通过吴家商行将自己家子弟送来的那些盐商盐贩的人数,算起来,竟然差不多有近千人。
那就收了吧!事情到了如今,余风也想明白了,这人手越多,占的地盘就越多,那么,给自己带来的利润就越多,而且,这些小伙子,一个个都龙精虎猛的,稍加训练,就是一只彪悍的队伍,放过了实在是可惜。
这招收的盐丁,不比自己手下已经入了军籍的士兵,理论上这都是属于他私人请的帮闲,那么用什么名目来组织管理呢?余风有点苦恼。这人多了,那种管理一两百人的粗放方式,显然是不适合的;但是,用军中的名目,小旗总旗什么的安排一堆,那又太犯忌讳了。被人扣上一个私蓄兵马图谋不轨的帽子,未免就太不值当了。
思来想去,余风绝对还是利用后世的一些组织架构,我不用你朝廷的官职,那总可以了吧!当然,我也不会自己另起名目,这对于自己新招进来的那些憧憬着跟着自己混个前程的年轻人,未免有些不好的影响,咱就含糊一点,用最常见的名目吧!
千来人的队伍,其实也很好分,十人一伍,三十个人一个小队,三个小队一个中队,这些人手,差不多可以变成十来个中队,然后在三个中队变成一个大队,自己手下的这三个小旗的士兵,全部可以充实到下面去当各级的伍长、小队、中队长;没有安排下去的,就可以留在自己身边机动,成为自己的直属力量,这样,这千来人的队伍,就被余风实实在在的掌握在手中了。
至于赵贵,赵登和刘小六,当仁不让的成为这新的盐丁的三个大队长,他们只需要直接朝余风负责就可以了。
盐丁可不比军兵,这灵山城里是没有他们操练的场所的。操练这些新丁,还是得放在赵家村。尽管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盐丁就是他余风的私兵,虽然这私兵的人数稍微多了一点,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去捅破这层窗户纸,毕竟这灵山城的大小官员,有几个没有吃到巡检司的好处呢?眼下余风只在巡检司衙门留下几十个军兵,所有的盐丁都拉到城外去了,这些官员都是大大放心,都云这余巡检识得大体,没有令得同僚难做。
当然,这些官员之中,也未免没有看出这盐运巡检这样大张旗鼓的招收盐丁后面的玄机,但是,这乱世之中,武官出身的余巡检,手上有了点银钱,蓄养些许私兵,似乎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大家都没有忘记,这余风还是有着一个百户的官职的,要是用点银钱,将这些盐丁从名目上变成朝廷卫所的官兵,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余风实在是没有这样做的理由。当军官的不吃空饷就已经很难得了,还自掏腰包的去替朝廷养兵,只是当兵当糊涂了吧!
当然,这话要是由旁人提出来,说道:“这余巡检蓄养这么多的盐丁,到底是意图如何,难道这灵山的盐政就已经败坏到了这种地步了吗?”那份量就大大不同了,那是逼着余风裁减盐丁或者是花银子巧立名目了。这些当官的脑子又没有坏掉,为了朝廷的公事,和一个近在咫尺的手段强硬的同僚结下私人恩怨。
于是,在崇祯六年的十月间,余风招收了千余名盐丁的事情,居然在这山东没有任何的反响。甚至远在济南的布政使司、盐运衙门,没有收到任何的消息,在地方官员的配合下,余风的事情,被不声不响的压了下来。没有人知道,在这鲁东,还有这么一个小小的盐运巡检,手里竟然掌握着千余人的准军事武装,而且,整个鲁东的盐路,都在他的控制之下。用句毫不夸大的话说,余风要是不高兴,这鲁东的所有人家,吃的盐都要贵上几分,要是得罪了余风,怕是你拿着钱,在这鲁东也买不到一粒盐。
同时,这灵山盐运巡检司,怕是这大明天下最有效率的巡检衙门了,所有的私盐,在这里是没有任何的市场的,你能买到的盐货,都是巡检司衙门开出盐引,有着凭证的官盐,当然,这官盐比起大明的其他地方,要便宜了许多。凡是敢于无视巡检司的存在的私盐贩子,无论是在民间,在官方,都没有任何的容身之地。唯一例外的,怕是就是一些身家丰厚或者是背景极大的盐商了,但是,在余风的强势扩张下,他们的利润,也是大大的缩水了,余风的名字,已经进入了这些盐商背后的主家的视线,逐渐成为令得他们看得极不顺眼的一个名字了。
第三十八章天下大势别院问计
崇祯六年的十一月,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即使不看朝廷的邸报,余风也知道,在这一月间,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当时西北民乱,陕西有洪承畴,这人就不用介绍了吧,他在的地方,流民组成的军队,那是绝对呆不下去的,洪承畴这个人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手狠且心黑,对于当前时局,他的指导思想只有一字——杀。这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他有这能力。无论是流民们被逼投降,还是诈降想要偷生,在他面前,都是没有市场的,他还是那个字,杀!杀光了这大明天下就消停了。
所以,流民们的军队,凡是有点觉悟的都离开了陕西,那地方太危险了,咱们闹事也不过是求个活路,犯不着和那个洪阎王较劲,咱们躲着你不就得了。
离开了陕西,去哪里呢?对,去山西!洪承畴虽然挂着三边总督的招牌,但是,一般情况下,还是都呆在他的陕西老窝的,山西看来是个不错的地方,流民军都这样认为。死不死的,这皇帝派来了一个比洪承畴更猛的人———曹文昭!这曹文昭也不含糊,虽然手上就一千关宁铁骑做主力,但楞是赶鸭子一样,将流民军赶得狼奔豕突,无处容身!
好吧!你们都狠!爷们绕着你们走!
流民军蜂拥进入河南,河南总兵左良玉不干了!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啊!敢情,这洪承畴你们不敢惹,曹文昭你们惹不起,合着我左良玉就是这独一份的软柿子啊!当下也不废话,点起麾下兵马直接开战!当时洪承畴手下有“洪兵”,曹文昭手下有“关宁铁骑”,左良玉手下也有一只部队,叫做“昌平军!”这只军队,战斗也是也极为强悍的,就是凭借着这些人,左良玉连续出击,屡战屡胜,先后斩杀敌军上万人,追着敌军到处跑。
流民军主力被他赶到了河南武安,估计是跑得太辛苦,跑到这里,流民们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有十几万人,还跑什么?就在这里,跟左良玉死磕。他们要死磕,左良玉反而不干了,他安静下来,不进攻,也不撤退!———他在等人呢。
根据崇祯的统一调派,山西总兵曹文诏、京营总兵王朴、总兵汤九州以及河南本地军队,日夜兼程,于九月底抵达武安,完成合围。
按理说,这西北的流民之乱,到现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平定了,不仅仅是崇祯皇帝这样认为,几乎朝中所有有识之士都是这样认为。流民主力,几乎所有的流民首领,全部都在这个包围圈子里,此役过后,流民尽灭,大明中兴就有望了!
但是,在十一月间,崇祯皇帝踢翻了桌子,朝中大臣们的下巴也掉了一地———煮熟的鸭子居然也飞了!包围圈中流民们跑掉了!
余风知晓这段历史,是因为崇祯在位的十几年间,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将最后夺取了他江山的流民军扑灭的,这是第一次,也是最著名的一次。
不过,这天下大势,暂时影响不到山东来,至少,在山东境内,虽有难民,成群结队的流民却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