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节(1/2)
经过二人的安慰,李渊才渐渐平静下来:“玄真,肇仁,你们觉得,大唐还有希望吗?”
“很难啊。”
裴寂长叹一声:“长安城中,粮草已不支两月,河西、陇西去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河西军勉强而来,所携粮食不支一月,如今,恐怕只剩半月之粮。那李靖老奸巨滑,秦王殿下恐怕很难在这半月之内击破李靖来援,一旦粮尽,就算秦王殿下智勇滔天,恐怕也难逃一败,届时,长安孤城,势难坚守。”
言下之意,他也是有心无力啊。
这些,李渊又何尝不知,叹了口气道:“明白了。你们都尽力了,朕不怪你们,都去吧,朕想一个人歇一歇。”一时间,那身影是分外的寂寞、苍老。
李渊的心,更是比寒冬还冷。
第二百三十四章攻陷长安(上)
裴寂、刘文静相视一眼。便待步履沉重地离去,或许,该是交待下后事的时候了。
“等等。”
忽然,刘文静心中一动,停住了脚步。
“肇仁。”
李渊眼睛一亮,慌忙道:“莫非你有何良策?”
“陛下。”
刘文静沉吟片刻,缓缓道:“不知你舍不舍得弃关中而去?”
“弃关中而去?”
李渊有些愕然:“肇仁,你的意思是?”
刘文静神情凝重:“如今,关中局势已不可挽,恋舍不去,只有死路一条。若弃之而走,或可求一条生路。”
“可是,去哪呢?”
李渊苦笑一声,忽然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巴蜀?”离关中最近的地盘,也唯有巴蜀之地了。
“不错。”
刘文静目光炯炯:“巴蜀,不仅是天府之国,而且易守难攻,足可为基业。若得之,便可暂时稳住阵脚,徐图后计。除此之外,亦可令秦王殿下退守河西,与巴蜀为犄角之势,这样,便形成了对关中的两面夹击之势,一旦有机会,我大唐便可重返关中,再定王霸之基。”
“不错。”
一下子,李渊和裴寂都兴奋起来。
“不过。”
李渊忽然皱眉道:“那巴蜀为蜀王雷大鹏所据,岂肯让我?而且,我军若弃关中而攻巴蜀,赵军必趁势追击,那样,我军前后受敌,必然全军覆没。”
“陛下。”
刘文静摇头道:“不必动用长安之军。您忘了,在陈仓,为了防御蜀军北上,您安排了庞玉将军和两万精锐之师镇守。”
裴寂一听,忍不住道:“肇仁,虽说如此,但蜀军亦有十数万之众,而且,巴蜀易守难攻。庞玉这区区两万人哪里够用?”
“是啊。”
李渊也一脸的失望,虽说放弃关中这王霸之基令人心痛不矣,但是,这南进巴蜀也要可行啊。
“不然。”刘文静却昂然道:“自古以来,兵就贵精而不贵多,更在乎用兵之人,庞玉智勇兼备,可当数万之师,而且,蜀军也一定没料到,我大唐如此危急,还敢攻蜀,所以,一定是毫无防备。陛下可令庞玉秘密出兵,昼伏夜出,抄小路直奔汉中门户阳平关,如此,十日之内,必听奏凯。
然后,陛下便可放弃长安,且战且退。撤往陈仓天险。接着,我军便可一面在陈仓北据赵军,一面迅速攻略整个汉中,最后,再以汉中为基地,全取巴蜀之地。而且,只要十日内攻克阳平关,秦王殿下也能赶在粮尽之前安全退回河西,稍稍坚持一两个月,咱们便可以从汉中运粮,支援河西。”
“好主意!”
裴寂也忍不住喝彩道:“陛下,我看此策甚多,当可速发。”
“好!”
李渊也心一横:“既如此,朕便搏一把,立即遗密使六百里加急出京,命庞玉出兵,再通知世民做好准备,一旦庞玉攻克阳平关,即和朕一起退兵。”
唐军两路兵力,也有十五万人,而赵军不过二十万,打,唐军虽然打不赢,但且战且退,李渊有信心还是没问题的。
“善。”
刘文静点头赞同。
“陛下。”
裴寂却有点不放心:“庞玉将军虽然智勇兼备,但毕竟一个计穷,二人计长,臣以为。可遣孝恭王爷前往相处,如此,攻打汉中必更有把握,而且更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