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节(1/3)
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陛下那里,还是自己设法打破困境为好。”
“大将军。”
尉迟恭眼睛一亮:“莫非,您已有破敌良策?”
“不错,附耳过来。”
李靖于是在尉迟恭耳旁密语一番。
“末将领命。”
尉迟恭一听大喜,一拱手,欢天喜地的去了。
“李孝恭。”
李靖微一捋须,眼眸中寒光湛然:“本将倒要看你有没有本事逃过这一劫。”
……
九月初三。
夜。
蒲津桥。
这是万里黄河之上,唯一的一座大桥,将天堑变通途,利国利民,所以,虽然唐军与隋军一直在蒲坂交战,却谁也没有想过毁掉这座鬼斧神工之作。
一句话:毁了容易,再想建,那可就难了。
这一夜,正值阴天,月黑风高,十数步外便有些伸手不见五指,黄河之上也是风大浪急,巨浪一次次的冲溅到蒲津桥上,令巨大的桥身一阵剧颤。
(注:蒲津桥应是铁索桥。)
三更时分。
蒲坂城西门竟悄然而开,随即,一支约万人的赵军蹑手蹑脚、灯火不张地出了城池,在识途老兵的引领下,摸黑潜向蒲津桥而去,领头的正是尉迟恭。
很快,蒲津桥到了。
然而,风大浪急之下,剧烈摇晃的蒲津桥让不少赵军悚然变色,要知道,北方人基本都是旱鸭子,此时过桥,一旦被风浪卷入河中,那是必死无疑。
“快,给我上去。”
尉迟恭一看怒了,一群怂蛋,恶狠狠道:“若敢违令,军法从事。”
众赵军不得矣,只好硬着头皮,颤微微地上了桥,顿时,剧颤的桥身让这些旱鸭子如在云端,慌得一班人赶紧拉住铁索护栏,一步步艰难地向前挪。
“都给我快点。”
尉迟恭恼火万分,在后面猛踹屁股:这样磨蹭,到天亮也过不完啊。
没办法,众赵军只好努力加快速度,以尽快走过这令人恐惧的蒲津桥,然而,虽再三小心,意外还是发生了,不时的有人和战马被风浪卷入河中。
那一声声凄厉的人喊马嘶,令余者心惊胆颤。
终于,大军基本过完,轮到尉迟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