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节(1/2)
领,按兵不动。目下,唐军已渐渐增兵至十二万人,欲与我在河东一决雌雄的态势已是十分明显。”
“药师。”
秦冲忽然心中一动,笑道:“你一向足智多谋,目下可有破敌之策?”
“有。”
李靖毫不含糊,便是面对李世民,唐唐军神也不会怯场,依然妙计迭出:“只是,受限于兵力不足,末敢轻动。”
“原来如此。”
秦冲恍然大悟,高兴道:“怪不得那李世民伤了,军师也末趁势用兵,可是怕打草惊蛇?”
“正是。”
李靖微笑着点点头。
“大将军。”
尉迟恭心急道:“若有妙计,那便快快说来,省得我等心焦。”
“是啊,是啊。”
众文武一阵附和,尤其是不少新晋之人,久闻李靖神机妙算之名,却末亲眼所见,心中更是热切。
“唔——”
李靖略一沉吟,便道:“李世民此人,英明果决,不可轻忽。我思之再三,或有一策,可以破之。”
“愿闻其详。”
秦冲眼睛一亮,若是能破李世民,天下便大半到手,让他如何不心痒能耐。
李靖以‘孙子兵法’一段话开头:“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欲要破敌,当先明敌我优劣。我军目前优势在于兵力众多,且多百战之师,但短处却在粮道,山西多山,补给困难,故利于速胜,不利持久。
而唐军恰恰相反,劣势在于兵力较少,且多新募之军,正面交战,绝非我军对手,但是,有人口稠密、粮草丰足的关中平原在后,且背靠黄河,无论是兵力、粮草的补给都十分便捷,所以,利于相持,不利速战。
李世民此人,年纪虽幼,但用兵老辣,而且,最善在他人粮道上做文草,我料他必会因势利导,采用坚守久持之战术,待我粮尽,再行追击,以大破我军。我军要胜他,唯一的方法,便是要诱其出战,以速破其军。”
“精辟!”
秦冲点头赞许:“只是,究竟该如何做?”
“简单。”李靖目光炯炯:“一句话,让他守不住柏壁关便成。目下,我有两个好棋子可用,一、夏县豪杰吕崇茂,此人被裴寂bào • luàn逼反,目下已投靠我军;二、蒲坂尧君素,自屈突通被擒后,此人率五千孤军死守蒲坂,唐将苦攻数月而不得下,前日,闻我军至,也愿意举城相附。
臣的想法是,我军以主力屯住绛郡,一来,牵制李世民大军,二来,保住雀鼠谷粮道,然后,再派两支大军,一据夏县,一据蒲坂。
其中,重点在蒲坂。只要占据蒲坂,便西可威胁永丰仓和长安,北可顺流而上,直取龙门,截断李世民兵援和粮道。而夏县居中,起左右支援之作用。”
“好。”
秦冲拍案叫绝:“此计甚妙。李世民不是想久持吗,我断了他的兵援、粮草,看他能不能在柏壁关呆得住。只要他一出战,我大军全力压上,必胜。”
“妙计,妙计。”
众文武纷纷高兴地赞叹起来,有此绝佳庙算,至少已有了五成胜算。
“哈哈……”
秦冲高兴非常:“朕有药师,真是三生有幸。来,为将军这一妙计,咱们再干一杯。”
“诺。”
众文武笑着答应。
“陛下。”李靖却很平静:“此计虽好,却必要所用得人,派往夏县、蒲坂者,必为精明果敢的大将,否则,绛郡、夏县、蒲坂这一字长蛇阵就不能灵活运转,反而会成为一条死蛇,被敌各个击破。”
“不错。”
秦冲大悟:“那军师看,何人去夏县、蒲坂?”
李靖扫视众将,众将马上挺胸突肚,摆出一副威风凛凛、忠诚可用的形象,此时若是被选上,既有立功良机,又能大有面子,当然是人人渴望。
“蒲坂事关重大,臣想亲自去。”
李靖略一沉吟:“至于夏县,臣属意苏定方都督,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准了。”
李靖是军神,苏定方也是一代名将,他们两个去,嗯,秦冲非常放心。
“什么!?”
就在这时,尉迟恭一听便跳了起来,一脸不服道:“大将军,俺大老黑哪里差了,为什么不派我去?那徐茂公厉害不,在我面前还不是铩羽而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