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1/2)
立,必能改善地方的政务效率。
“我看也可行。”
众文武听了,也纷纷表态起来,尤其是旧隋文臣。他们很多都是从地方郡、县主官过来的,真是感同深受,举双手赞成。
“好。”秦冲很高兴:“那便如此定了。此外,便是律法方面,乱世用重典没错,但是,在具体施刑上面,本侯想最好人性化一点。例如,shā • rén之法有砍头、绞刑、鸠杀、腰斩、五马分尸、剥皮、剐刑等等,实在是太过残酷,有失天和。我意一般只保留砍头、绞刑两种,但造反、叛国,仍适用剐刑。除此之外,诛九族之刑太过残酷,死者多为无辜,我意也应废除,日后,除造反、叛国两罪只诛父、兄、子三族外,余者一律只诛罪犯本身。诸位以为如何?”
“主公仁德。”
众文武一听,纷纷赞同此仁政,要知道,保不齐他们哪一天就会犯法。此时改轻了律法,说不定就会救他们和家人的性命。
“很好。”
秦冲笑着点点头:“就这几条了。裴公,劳烦你再废神改一下。”其实,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的,但目前还是战争时期,秦冲也只好往后面放一放。
“诺。”
裴矩自信地道:“请主公放心,最多一日便好。”
“除此之外,诸位可还有事?”秦冲看了眼众人,直觉告诉他,还有事。
“这个——”
众人脸色有些古怪,吱吱唔唔地互相使着眼色。最后,还是看在了与秦冲最亲密的两人身上——尉迟恭以及韩林安。
尉迟恭面有难色,他是大老粗,不会说话,便拼命向韩林安使眼色。
“主公。”
韩林安无奈,只好硬着头皮道:“刚刚得报,王世充于洛阳发动zhèng • biàn,诛杀了文都、卢楚等政敌,杨侗只成傀儡,无奈只得封其为大丞相、郑国公,总揽朝政。
而王世充却也投桃报李,声称杨广已死,天下不可无主,遂立杨侑为帝,然后紧闭四门,拒绝李密入城晋封魏王。李密大怒,率大军再次大举进犯洛阳。
除此之外,长安也有消息传来,李世民大破西秦,薛举、薛仁杲父子授首,长安大定,于是,李渊逼近杨侑退位,将皇位禅让于其,已于日前在长安称帝。”
“噢?”
秦冲也是一愣:杨广才死两个多月,杨侗称帝也就罢了,毕竟是杨广的孙子,显得名正言顺,但李渊却也如此急逼,这老小子想当皇帝恐怕是想疯了。
“主公。”
韩林安趁热打铁:“杨侗、李渊之流都可称帝,主公贤达神武,为何不可?臣等恭请主公即刻称帝,以安民心。”
“臣等恭请主公即刻称帝,以安民心。”
忽啦啦,早有串连的众文武立时纷纷拜倒。大声请命。
秦冲乐了,原来这帮家伙打的是这主意,却也怦然心动,人家动不动这王那帝的,自己这赵侯实在有些小气,不过,这事怎么着也得跟李靖商量一下。
“这样吧。”
秦冲显得不置可否:“此事待本侯问过军师再说。”
“好吧。”
众文武一见秦冲并末明言反对,便知有门,问问李靖也是应该,毕竟,李靖可是诸臣之首,功劳最大。
“主公。”
就在这时,门外有亲兵至:“军师急件。”
“噢?”
秦冲吃了一惊:“快拿来我看。”赶紧接过信件,拆开一看,立时笑了:“诸位,你们也看看吧。”
韩林安接过信,立时和众文武传阅起来。
李靖在信中说了三件事:
一、他已攻克绛郡,剑指河东,关中在望。
二、他听闻李渊、杨侗称帝,也力劝秦冲称帝,认为天下无主、时机已至。
三、李渊已派李世民率军东进,他认为李世民乃世之大敌,特请秦冲速定河北,西进合击李世民。
“太好了。”
众文武立时兴高采烈,李靖此信,真是及时雨啊,韩林安当即兴冲冲再请道:“主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军师也建议您称帝,这回您可一定要答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