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1/2)
不利,心乱如麻,知道再不冲出去,必死无疑,当下狂呼一声,一戟狂刺向李世民。
李世民见槊势猛恶,急忙一闪。
“驾——”
薛仁杲趁机一拔马,便落荒而逃。
“哪里走!”
李世民大怒,拍马舞刀,紧追不舍。
薛仁果大慌,却是凶性大发,几名‘玄甲兵’上前阻挡,竟都被他奋起神威,一戟一个,尽皆杀死,看看就要冲出重围时,薛仁果心中不禁一阵大喜。
可恶!
李世民不干了,急将双刀入鞘,取马旁强弓、羽箭,霎那间,弦如满月,猛烈崩响:“砰——”霹雳声响处,一支羽箭快若流星,直奔薛仁杲后背。
好个薛仁杲,乱军之中,竟然犹能分辩出弓弦崩响,急一伏身,但仍稍稍一慢。
“扑——”
血光绽放处,薛仁杲被一箭射中右肩锁骨,痛得惨叫一声,伏鞍闯出重围,疾奔而走。
可惜了!
李世民一阵扼腕:就差那么一点啊!
……
当日,西秦军惨败,三万余人,死者六、七,降者二、三,只剩三、四千残兵随薛仁果逃走。
李世民兀自不肯罢休,领军日夜急追。
薛仁杲立不住脚,又军中乏粮,接连败阵,四日夜间,狂窜四百里,将所占的扶风郡城池尽皆丢失,最后,竟只剩百余骑,狼狈逃回了西秦的天水郡。
随行大将,更只剩宗罗侯一人,其余尽墨。
而李世民也不为之甚,连日激战,军已疲惫,再加上雪地泥泞,军粮补给困难,若轻率冒进,恐为敌所趁,不如开春再战,于是,引军缓缓退回长安。
而北线,听闻薛仁杲猛攻扶风,梁师都果然率数万梁军南寇唐之萧关。
李秀宁恰好率军赶到,先坚守萧关,以雄城挫敌锐气,待梁军连攻数日不克、士气大挫时,李秀宁趁夜率军袭营,梁师都措不及防,大败而回,士卒折损十之六七。
因大雪连绵,狭北又多山,李秀宁也末追赶,囤兵萧关,待春后再战。
第一百二十三章兵进鄚县
巨马河一战,秦冲大败窦建建,收降其部,声势大振。
十一月三十。
博陵魏刀儿正式去帝号,归降赵军,所部改为‘博陵军’。
十二月一日。
夏军大将高士兴和太守王琮举河间郡而降,河间郡不战而定。
十二月三日。
恒山郡守将郗士陵见武士彟已死,唐军在河北大势已去,便也率军归降。
然而,夏军大将王伏宝正在鄚县一带与罗艺激战,闻听窦建德大败遭擒,乐寿已又失陷,便退守鄚县,拒不肯降,罗艺兵少,无法攻城,只好飞报秦冲。
十二月六日。
休整完毕的秦冲率十余万大军南下,挥军直攻鄚县,三日后,大军至鄚县与罗艺会合,在城北十里外扎营,连绵十数里,入夜间,灯火万千,气势宏大。
夜,渐渐深了。
鄚县城头却是戒备森严,赵军十数万人大举压境,夏军如何会不紧张。
城守府中,也是一片压抑。
王伏宝端坐正中,麾下十数名将领分坐两旁,人人的神色都很凝重。
如今,大厦已倾,人心惶惶,凭城中不到一万守军,傻子也知道是根本守不住的。若按众将的意思,刘武周人还不错,干脆,别人能降,那咱也降了吧。
然而,王伏宝却始终不肯降,诸将虽暗暗叫苦,但也无可奈何。
要知道,王伏宝治军一向非常严谨,本人又公正廉明,军中上下无不钦服。若他不肯降,众将根本不敢违拗,即使明知是死,也只好陪其顽抗到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