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节(1/2)
,所以战事一直胶着。项羽到后,问季布道:“你麾下的八万楚军,是天下最能战的士卒,有此强军你迟迟拿不下临江?以至共傲(临江王)被俘?”
季布一脸苦涩的回答:“臣每克一城,损失过千,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伤兵,臣以为纵然勉强的拿下了南阳,我军的伤亡也会非常的严重啊!”
项羽斥道:“你的兵是兵!难道刘邦的兵就不是兵吗?”
季布道:“因魏韩两地的人多,刘邦小儿招的尽多是新兵。新兵虽然有老卒带领,却只有一身布衣,连甲胄都没有。这样的兵若是放到平原,我一鼓可灭之。可他们全部都缩到了城里,依靠城墙与我军对战。他们人又多,一场大战下来,他们拼死都要出城抢夺我军战死的尸体。然后剥甲去衣,穿在了他们身上。可怜我大楚国的这些猛士,战死沙场不说,似乎却连最基本的马革裹尸都做不到。”
项羽戟指季布,骂道:“亏你是天下有名的猛将!却连战士的尸体都抢不回来?孤要你何用?”
言毕,唤两名刀斧手进账,捆了季布便要杀头。直到快要临刑的时候,季布麾下的大将尽涌进帐中,个个向项羽跪地求饶。项羽不听,有偏将就说道:“季将军又何尝不想抢回战士的尸体?可是刘邦实在是太狡猾了!我军一去,他们就在城墙上射箭,等我们一退,到了晚上又偷偷摸摸的出来。我军几次想夜袭,皆被汉军识破。一声鼓响,又全部缩回去了!季将军也是被逼无奈啊!”
众将苦劝,到最后连范增都发话了。项羽只好免去了季布的死罪,不过摘掉了前将军印,直接罚成了一小卒。项羽罢免了季布,却又将季布留在身边,对他说道:“你就在身边看着,看孤是如何破刘邦的!”
项羽先派出斥候四处打探,终于探知胡阳城的城防最为薄弱。然后亲率大军攻城,大战一起,项羽亲自擂鼓,将大军分成几批攻打,不计损伤昼夜不停。然后又在城郊要道设下伏兵,只要有缓兵至,全数劫杀。连攻三日,胡阳告破,项羽即令屠城,让士卒将首级带走。从那以后,项羽每次攻城,就让士卒堆头为山,围城三日不攻,三日之后,楚军攻城必破!
自从项羽到南阳之后,汉军每战必败,城不能守,野不敢战,士气越来越弱,逃兵也越来越多。打了不过一个多月,刘邦就将南阳的大部分城池丢光,汉军退却到了丹水,依靠钙水才能勉强的站稳阵脚。季布见项羽逆转局势,心中是又羞又愧。但他想不明白其中缘由,就向项羽请教。项羽说道:“身为将者,不能只顾着眼前。你也读过兵书,也知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道理。刘邦用新卒,新卒见血少,临阵慌乱,纵有城墙掩护,也不过靠一口气勉强撑着!攻打胡阳,虽然损失了不少人马,但自那以后,汉军士气不振,再加上我用堆人头山,新军胆怯,军心乱矣!不战三日,新卒日夜焦虑,连觉都睡不好,等大战一起,当然溃之如堤。不过,这种方法也只能对付刘邦这种良莠不齐的新军。若是换我楚军守城,这攻心之策意义不大!”
季布问:“为何?”
项羽回答:“楚军乃天下第一精锐,见过的血还少吗?他们的意志已经非常的坚定,别说是围城三日,就是围困半年,也休想他们动摇!这就是我为何要士卒重精不重多的道理!”
季布恍然大悟,心悦诚服的说道:“大王用兵,纵然是孙武、吴起亦不如也!”
项羽哈哈大笑:“孙武如何?吴起如何?未能一战,安知胜负?”
季布见项羽睥睨天下的样子,心中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邦退到丹水,依靠地利,使得楚军不能过河。两军僵持了半个月,一封刘邦的亲笔书就由郦食其带进了楚军的大营。本来两军交战,项羽不欲见使,范增更是要斩使首级送回去。就在这个时候,与张良私通的项伯进言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我听闻这郦生是一位极为博学的儒生,大王见一见又何妨?”
项羽冷笑了两声,直言道:“我听说暴君嬴政曾经说过,儒生最会妖言惑众,我若见他,说不定会乱我军心!不过念在是使者的份上,孤就不杀了,让他从哪来回来去!我与刘邦,还须在战场上见一个分骁!”
等项羽回到营帐之后,项伯又偷偷摸摸的去求见。项羽看在他毕竟是长辈的份上,也不好赶他出来。二人本是叔侄,也没那么多俗礼,两人对坐接盏,几杯下腹后。项伯突然问道:“籍儿是不是有称帝之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